劳动者之歌 | 吴翠云:果农眼中的“红枣公主”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0-11-29 18:32:04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11月24日在北京举办,52岁的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园艺林学教授吴翠云当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记者联系到她时,她刚刚领到奖章。

  “能参加这次大会,我特别激动,这个荣誉太高了。”吴翠云说,在她看来,这块沉甸甸的奖章让她更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沉甸甸。

  20多年来,吴翠云的足迹踏遍南疆各地,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及职工群众上万余人次,把探索形成的高效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成果应用于枣产业,示范推广面积达50多万亩。被果农们亲切地称为“红枣公主”。

  她是农业科技的传播者

  吴翠云的课表和其他老师不一样,周五和周一都没有课。这是她特意要求的。

  “兵团第十四师皮山农场和224团离学校有500公里左右,去一趟,开车就要9个小时。我周五早上出发,晚上赶到服务地点,周六周日忙完科技服务,周一返回学校,这样就不耽误给学生上课了。”吴翠云笑着说。

  11月20日,皮山农场的一处枣园里,听说吴教授来指导,上百名果农围了过来。

  “冬季修剪是枣树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掌握了它,果树第二年才能坐果多。”她不仅边讲解边操作演示给乡亲们看,还手把手指导村民们动手修剪,细心纠正修剪中出现的错误,连续忙活几小时下来,她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下辖的皮山农场、224团、47团是吴翠云开展科技助农服务的地点,已经近10年了。

  每年12月至次年的2月是冬季修剪的时节,吴翠云都会频繁前往皮山农场等地,“基层种植户缺少科学种植果树的知识和技术,科学管理果树的意识也不强,我们不仅要手把手、一对一地指导他们科学种植,还要增强他们科学管理的意识。”吴翠云说。

  “吴教授没有架子,亲切得很,经常来给我们指导,我们很喜欢她……”47团职工王建刚说。

  “我记得有一年,我家地里的红枣遇到了病虫害,我急得不行,就马上给吴教授打了电话。”王建刚说,吴翠云很快带着营养、植保方面的专家对他家的枣树进行观察、分析,发现他家枣树患的是典型的红蜘蛛病虫害,规模大,与当时的高温无雨和沙尘天气有关。

  “在吴教授的指导下,我用清水对红蜘蛛病虫害严重的区域进行多次喷雾,红蜘蛛特别怕湿,五六遍后,再用吴教授带来的满清杀螨剂与5000倍水稀释后进行液体喷杀,保住了现有的花果,太感谢她了。”王建刚说。

  她是脱贫致富带头人

  近年来,南疆红枣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红枣产业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47团职工艾力·卡斯木的枣园里,林间种着一种“神奇”的植物,上百只土鸡正在悠闲地散步。

  “以前我只种枣树,收入单一,后来吴教授让我们在树底下种地锦草,养家禽,现在一亩地增收近千元。”艾力说。

  艾力口中的地锦草是一种医药材。几年前,为促进多渠道增收,吴翠云建议种植户在枣园中实行枣—草—禽(畜)生态栽培模式,制定枣栽培模式和生产技术标准,推广枣园林下覆盖、林下生草种植技术。

  “在果园里种草,不仅可以保持湿度,在枣树花期调节小气候,利于坐果,还能把草作为绿肥,给土壤提供有机质。”吴翠云说,但南疆普遍缺水,林下人工种草很难推行,经过走访发现,一种名叫“地锦”的草本植物,抗旱性和耐盐碱能力都很强,自然生长,不需要特殊人工管理,这让她非常欣喜。

  近几年,47团不少种植户纷纷种植地锦草,每亩增收700多元。同时,吴翠云多方引导种植户发展林下养殖。目前,四十七团发展林下养殖的种植户超过150户,平均每只禽类利润20多元,一些种植户年增收上万元。

  她是创新创业的领头羊

  对南疆和农民为何有这样深厚的感情?这和吴翠云的经历有关。

  吴翠云从小在洛浦县长大,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让她对农业有着深刻的认识。

  1990年,吴翠云从塔里木大学果林专业毕业。受第一代塔大老师们扎根南疆的影响,她选择留校任教。

  不久,她加入了由塔里木大学老教授闫春雨带领的果树育种研究团队,从事早熟梨新品种选育工作。

  “刚进团队的前5年,我负责调查320株库尔勒香梨杂交后代的生长习性,平均每3—5天调查一次,逐株进行记录。”吴翠云说,选育出新品系后,她跟随团队在各示范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性试验种植。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于2000年选育出早熟优质梨新品种“新梨7号”。

  该品种在阿克苏、库尔勒等地示范种植后,很快被推广到河北、山东等省区大面积栽培,目前已成为全国早熟梨栽培的首选优质品种。

  2008年,南疆的红枣产业迅速发展,种植规模和面积大幅增加,吴翠云又把目光瞄准了红枣。

  “红枣是很多老百姓的生计,我们这些年做的工作主要是为了给南疆枣产业提供更好更优良的红枣品种。”吴翠云说,她带着课题组不断地进行枣优良品种的引种驯化及新品种选育研究。

  “我们从内地引进了20多个鲜食枣品种,经过反复试验、筛选,最终确定了5个品种,在十一团试种成功,并设立了技术示范点。”吴翠云说,目前南疆的红枣仅有两个品种均为制干枣,但现在鲜食枣消费需求很大,她想根据本地特点选育出适合新疆的红枣品种。

  近年来,吴翠云还忙碌于开展密植枣园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示范活动,这项课题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十四师、一师、二师14个团场及麦盖提县、阿瓦提县、和田县等地,建立密植枣园高效优质栽培核心示范基地3个,示范推广面积累计50.94万亩,实现产值超过30亿元。

  对于未来的规划,吴翠云说,目前红枣的新品种选育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她将继续深入研究下去,尽早推出新疆本土的优良品种。

  “全国先进工作者是一个极大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信任。下一步,我将继续做好传帮带、科技助农等服务南疆、服务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本职工作。”尽管荣誉加身,但吴翠云依然很谦虚,她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

   记者 刘萌萌

责任编辑:曾丽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