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面锦旗 7封感谢信——致敬219国道上的生命守护者

来源:和田地区融媒体中心 2024-04-12 19:14:37

  在喀喇昆仑高原海拔4280米,219国道3038公里处,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英雄之地——大红柳滩边境警务站,扼守着新藏公路上重要的咽喉要道,是新疆最南端、驻地海拔最高、距离城市最远的边境警务站。在这里,警务站站长李雪松带领12名民辅警,常年驻守,承担着高原驿站、生命救助等职责。

大红柳滩边境警务站获赠锦旗。

  新藏线上 暖心驿站

  大红柳滩边境警务站地处喀喇昆仑腹地,这里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

  2017年,为给当地群众和过往旅客提供便捷服务,和田县公安局在此设立了大红柳滩边境警务站。

  设立之初,警务站硬件设施落后,经常断水、断电、断网,给民辅警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如今,在各方努力下,办公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也为更好服务群众提供了保障。

  2023年12月8日上午,和田边境管理支队大红柳滩边境警务站民警李雪松收到了分别从上海、江苏邮寄来的2份神秘包裹,拆开一看,2面鲜红的锦旗映入眼帘。锦旗上分别写着“守护昆仑平安 不负人民重托 ”“雪峰寒夜送温暖 边陲火线保平安”的字眼。

  时间回到2023年10月9日上午,警务站民警接到110指挥中心转警称:“在G219国道3080公里处一名来自上海的游客出现高原反应,需要立即派警处理”。随后民警李雪松与报警人取得联系并安抚其情绪,到达现场后民警立即为其提供氧气,经过半小时的吸氧,该游客情况逐渐稳定,民警便将其送到辖区医院进一步救治,因送医及时,报警人无生命危险。

  经了解,该游客前往西藏阿里地区旅游,车辆行驶至海拔5170米的奇台达坂附近,出现全身抽搐、四肢麻木、伴随头晕、胸闷,在自己即将休克的紧要关头,游客将车辆停稳后拨打报警电话。

  同样,就在不久前,来自江苏的一名游客在旅游途中出现高原反应,得到边境警务站民警及时救治。回去后通过邮寄锦旗来表达对边境警务站民警的感激之情。

  累了到昆仑便民之家歇歇脚,有了高原反应去昆仑便民之家吸吸氧,已成为过往大红柳滩的货车司机和旅客们的暖心驿站。

  海拔4000米 倾心守护

  今年26岁的舒余峰,在大红柳滩警务站已有5年,黝黑的皮肤更显警察本色。作为驾驶员的他,每次出警、每次救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因为高原救助较多,舒余峰多方协调、紧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有着丰富的经验,2023年,他牵头成立了“昆仑党员救援突击队”。

  2023年4月23日,2名游客在奇台达板突发高原反应,报警求助,舒余峰和民警何佳立即赶赴现场。同年10月15日,游客车辆侧翻,挂断电话,舒余峰和站长李雪松连忙带上救援工具,与医疗站医生一起前去救援。5年里,像这样的紧急救援和救助数也数不清,每次舒余峰和他的同事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置。

  大红柳滩警务站辖区面积4305平方公里,32家企事业单位相对分散。距离最远的点位510公里,出警驾车要8个小时。早出晚归、扎进深山的工作状态,对于舒余峰和他的同事们来说已成为常态。2023年6月,他随站长李雪松3天日夜兼程920余公里,找回了走失的父子。

  2023年,大红柳滩边境警务站共救助游客340余人,其中53人危及生命,获赠锦旗25面,收到饱含深情的感谢信7封,警务站早已成为守护生命的高原驿站。

为过往司机提供暖心服务。

  茫茫荒野 缺氧不缺精神

  警务站距离派出所781公里,每次换勤需要驱车14小时。随着矿山开发和旅游发展,警务站工作日益繁忙。有人把热恋的女友处成了“网友”,有人休假回家2岁多的闺女认不出自己……

  警务站设立以来,一直聘请不上厨师,无奈之下,小伙子们练就了一手好厨艺。

  经常在风雪中出勤的李雪松常戴一顶棉帽,辖区群众说,在他身上有雷锋的影子。他带领小伙子们舍小家为大家,为群众解忧纾困,守护着喀喇昆仑高原的宁静与平安。虽然警务站地处高原,但在过往游客的心里,民辅警和他们的心离得很近。

  “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开车驶过大红柳滩警务站,外墙上的两行大字格外醒目,民辅警就像石头上刻的字一样“战天斗地、笑傲昆仑”,不由得让人敬佩。

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礼政 通讯员 王仁和

责任编辑:石莹莹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