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新疆 | 记住胡杨,记住沙雅

石榴云/新疆日报综合原创 2022-11-19 09:30:01

图片

品读新疆

我无数次徜徉在空旷寂静的胡杨林,

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

或情绪激动、或精神萎靡、

或血脉喷张、或泪水婆娑。

我知道,

胡杨的生与死、繁华或衰落

都是大自然万物轮回的必然结果,

而胡杨的盛和衰

牵动着我精神世界里的喜怒哀乐。

点击音频收听《记住胡杨,记住沙雅》

  打开新疆地图,在经度82.9、纬度41.25,伸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与沙漠浑然一体一片原始而生态环境极佳的区域,这便是沙雅县。曲折蜿蜒的塔里木河从西向东横穿沙雅县全境,与渭干河流域冲击扇平原共同形成了塔里木河流域完整的生态环境。发源于阿克苏地区境内的塔里木河有2000多公里,沙雅县在其流域的中上段蜿蜒220公里,是塔里木河流域水量最丰富的区域,仅湖泊、沼泽和湿地就有380多万亩。

  沿沙雅县塔里木河两岸行走,就会看到,这里湖泊星罗棋布、水网纵横交错,水面大的有帕满湖、喀拉哈提水库、结然力克水库、达热依水库、阿尔哈恰恰克湖,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小湖泊,当地人叫做"海子"。

图片

  水是生命之源,树木更是如此。胡杨树大面积落足于塔里木,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这里充足的水资源、坦荡荡的冲击扇平原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塔里木河中游湖泊密布的湿地和渭干河流域发达完整的水系,使这里成为塔里木盆地水资源最充足、最丰沛的地区。成就了以塔里木河为中轴,绵延数百公里、宽窄不一最自然、最原始、最完美的绿色生态绿洲。

  雄霸绿洲的当属胡杨。据统计,沙雅县有320多万亩野生胡杨林,2008年获得“世界最大面积的原生胡杨林”基尼斯记录。在胡杨林散落于荒漠与绿洲的结合部,是沙雅县绿洲外围防风、固沙、阻沙的天然绿色屏障,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片

  因为有了胡杨,塔克拉玛干沙漠才停止了迁移的脚步。因为有了胡杨,沙雅县才能在沙漠占国土面积70%的恶劣环境中逐年扩大绿洲面积。胡杨是沙雅的卫士,是沙雅的功臣。在胡杨林的护卫下,沙雅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塔里木胡杨之乡”“中国塔里木棉花之乡”“中国塔里木马鹿之乡”“中国塔里木红枣之乡”“中国卡拉库尔羊之乡”“中国红柳之乡”,胡杨成就了沙雅县的生态环境,成就了沙雅县和谐优美的生态产业链。

图片

  胡杨生活在沙雅县已有数千年历史。沙雅百姓与胡杨休戚与共、繁衍共生,与胡杨结下了永远结不开的相互依存的因果之缘份。胡杨遮风挡沙,为百姓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生态和生活环境。百姓仰仗胡杨而生存,胡杨因环境优良而生生不息。当地百姓热爱胡杨、生活中须臾离不开胡杨,在不经意间居然有20多个以胡杨命名的村庄。不知道这是不是全世界最多的以胡杨命名的地方,但足以说明胡杨和百姓相互依存的关系。胡杨,名副其实成为沙雅县最具代表性的名片。

  近年来,随着沙雅县依托丰富的胡杨林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不懈努力,遥远、偏僻的胡杨林终于有了向世人展示风采的机会。大自然用神来之笔将胡杨用金色渲染与蓝天相互映衬,美的惊艳绝伦,看一眼便“沦陷”其中。我曾在深秋的大清早在帕满湖遇见十多位来自港澳台的老年摄影团,在塔里木寒冷的晨雾里,他们摁动相机快门,留下一幅幅胡杨作品。沙雅县因胡杨而出名,因胡杨而人气日升,因胡杨而生机勃勃。

图片

  近年来,无论出差还是顺道,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到沙雅县。品赏沙雅胡杨成了我永远的心结。在我眼中,胡杨的一年四季都很美。我到过一牧场的世界胡杨公园和星星湖,到过二牧场的塔里木河外滩和魔鬼林,到过托依堡镇的塔里木河月亮湾,也到过盖孜库木乡的沙雁州和英博斯坦胡杨林保护站,还去过最偏远、最原始的哈德墩镇奥普坎村,亲手搂抱过海楼乡1434岁的胡杨王。

  无论是塔里木河两岸茂盛的遮天蔽日的胡杨林,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处的稀梳粗大的胡杨,众多水泊中郁郁葱葱、秀美的胡杨林,还有那在盐碱地艰难生长的粗壮腰身上伸出几根细枝条的老态龙钟的胡杨,它们一年四季展示着胡杨独有的韵味。可以这么说,沙雅县是全中国胡杨类型最全、最多样性的集合体,是名副其实的胡杨博物馆。

图片

  我无数次徜徉在空旷寂静的胡杨林,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或情绪激动、或精神萎靡、或血脉喷张、或泪水婆娑。我知道,胡杨的生与死、繁华或衰落都是大自然万物轮回的必然结果,而胡杨的盛和衰牵动着我精神世界里的喜怒哀乐。这些年,追逐着胡杨的身影,我力求用手中相机拍出最美最好的胡杨,但总因功力太拙难以在瞬间拍出最美最好的胡杨。尽管如此,我仍然一如既往、痴心不改、不辞辛劳。

图片

  在最炎热的时候,胡杨头顶酷暑野蛮而顽强生长,不失时机地把生命的种籽附着在轻柔的绒毛上随风飘荡,在适宜的地方发芽、生根、长枝,完成了一次生命轮回。

  如果喜爱胡杨,一定要来沙雅县。在沙雅认识胡杨、爱上胡杨,爱上沙雅。(素材来源:新疆人文地理 文/图 郭沙 组稿/杨梦瑶  孙大卫)

作者简介

  郭沙,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62岁。阿克苏地区退休公务员,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会员。

  休闲之余,偶尔写点纪实类文章。学习摄影近十年,以拍摄纪实摄影作品为重点。近年来,先后在新华网、人民网、学习强国、天山网、新疆日报、最后一公里等媒体发表文章数十篇,摄影作品三百余幅。

主播:家宝

新疆文化艺术研究会朗诵艺术学会副秘书长,资深朗诵指导教师。

责任编辑:木卡达司·买买吐逊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