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艺评 | 让野马归野 为生命而歌 简评张赫凡生态文学新著《野马笔记》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4-01-09 20:02:01

  南子

  新疆科普作家张赫凡曾说:“除了用文学表达我的普氏野马保护理念外,我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否则,真的就只能算是‘纸上谈兵’ ”。

  她的话,让我想起在全世界范围内,一些最伟大的自然文学作家,最终都成为了真正的自然学家、生态学家、动物学家、植物学家或环境保护主义者。

  例如,《昆虫记》作者,法国作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既是博物学家、昆虫学家,同时也是科普作家,他毕生牵挂着昆虫;《我的朋友黑猩猩》作者,英国生物学家及作家珍妮·古德尔终生与黑猩猩为伍;南非动物行为学家凯文·理查德森全家和狮子为邻,曾写过《狮子王国的秘密》一书;奥地利鸟类专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成了大雁的知音……

mmexport1704789026658

张赫凡与雪地里的野马。受访者供图

  这些伟大而崇高的身影,以大自然为家,与鸟兽为邻,和昆虫做伴,自由地来往于文学和自然两个领域,用不朽的文字重述着土地、荒野、昆虫、狮子、猩猩、羚羊、大雁们的生命故事。

  在我印象里,作为野马守护者的张赫凡,最了解因而写得也最生动地道的动物是普氏野马。近日,我读了她的新作——2023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品《野马笔记》后,不禁心潮澎湃。

  张赫凡自大学毕业后就到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工作,深入荒无人烟的戈壁大漠,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于普氏野马的饲养、繁殖和科研工作。从初来戈壁滩时的失落无助、一次次想离开,到后来的坚定不移的相依相守,早已让她与普氏野马深深地羁绊在了一起。

  大漠戈壁的荒凉和孤独难耐的煎熬,让她一来到野马中心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在没有长明电、仅靠柴油发电机在夜晚发两三个小时电的日子里,她常借着暗淡的烛光,记录一天的所见所闻。多年坚持下来,这些日记有几十万字之多。这些珍贵的材料,成了生态文学作品《野马笔记》的文本来源。

  该作品以目前仅存的野马种群普氏野马的野放实验为背景,详细记叙了普氏野马从百年流离到回归故土、从人工圈养到放归自然的坎坷历程,呈现出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里野马群的生存故事,神秘而壮阔的自然环境,严酷而恶劣的生存条件,狂野而奔放的生命状态,以及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任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都在这部作品里得到了汪洋恣肆般的呈现。

Screenshot_20240109_162505_com.shangc.tiennews_edit_211570368687508

《野马笔记》书影 受访者供图

  不过,张赫凡写普氏野马群,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恶劣环境的描写上,也没有过多地去“炫技”——去单纯地堆砌有关野马的知识性表述,虽然她所知道的是那么丰富。她似乎也不是“主题先行”地去简单宣扬一种“回归自然”的理念。她比这些都更远、更深地往前迈了一大步:通过野马群的生存故事,写出了对至高无上的生命,对大地上所有生命的生存处境与生命本源的理解、思考与追问。

  还有,张赫凡在书中书写了众多和她一样的普氏野马守护者群体,他们都是生态文明保护的中国担当。因了他们的守护,其笔下的卡拉麦里旷野上才有了响彻大地、所向无敌的奔马蹄音,有了普氏野马们自由无羁、天地与立的生命浩歌。

  因而,我认为这本书所写的,不再仅仅是虚构的普氏野马的故事,而是建立在非虚构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生态文学”样式。而这些生命故事,也必须由真诚的和富有悲悯情怀的作家来讲述。

责任编辑:秦金俐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