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瑰宝丨在《弈棋仕女图》前聆听千年“落子”声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4-02-23 18:34:32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唐堪东

  “妈妈你看,唐朝时新疆就有女棋手了!”9岁的李歆悦在新疆博物馆参观时,指着一幅《弈棋仕女图》兴奋地对妈妈陆敏说。

  “是啊,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时期,弈棋之俗就已传至高昌,就是现在的吐鲁番市。”陆敏告诉女儿。

  李歆悦是乌鲁木齐一所小学学生,一年前开始学下围棋。春节假期,她在母亲陪伴下来到新疆博物馆参观,在琳琅满目的展品中惊喜地发现这幅“宝藏图”。

  此图是1972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的屏风画,出土时已破碎,经修复,重现了大体完整的11位妇女儿童形象。墓主张氏是武则天时安西都护府的官员,曾被授予上柱国勋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弈棋仕女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唐堪东 摄

  画面以弈棋贵妇为中心人物,围绕弈棋又有侍婢应候、儿童嬉戏等内容,是描绘贵族妇女生活的一组工笔重彩风俗画。图中贵妇发束高髻,额间描心形花钿,身着绯衣绿裙,披帛,手戴玉镯,做举棋未定、正在沉思状。她举棋欲置的手指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得惟妙惟肖,仿佛即将聆听到“落子”之声。

  唐代围棋对弈之风遍及全国,围棋在宫廷、文人乃至妇女中都较为流行。这幅绢画,正是唐代上流社会妇女尚弈的一个生活写照。唐代还出现了职业围棋手,称“棋待诏”,是专门陪皇帝下围棋的人。当时供奉内廷的棋待诏,都是从众多棋手中选拔的,具有一流棋艺,因而有“国手”之称。棋待诏制度的实行,扩大了围棋的影响,也提高了棋手的社会地位。

  敦煌莫高窟第454窟(宋)和第7窟(中唐)《维摩诘经变·弈棋》讲述“是围棋、也是兵法”时,引用晋代张华《博物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等古文记载,称“以子围而相杀,故谓之围棋”。唐代帝王们是围棋的“忠实粉丝”。比如,唐高祖李渊早年担任隋朝太原留守时,常和晋阳宫副监裴寂对坐弈棋,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春节期间,观众在自治区博物馆参观《弈棋仕女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唐堪东 摄

  唐时围棋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逐渐走出国门,首先传到日本,接着传到朝鲜半岛上的百济、高丽和新罗。唐时围棋之制还发生了重大变化,棋局从纵横各17道逐渐定型为19道并延续至今。1973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张雄墓出土了一个木制围棋盘,纵横也是各19道。

  丝绸之路开通,来自中原的器物、文化、礼仪、审美、风俗,一一跨过高原、雪山、戈壁、荒漠,来到新疆。《弈棋仕女图》形象地表现出唐朝时,新疆地区社会生活以及居家布局已深受中原文化影响。从画作中体现出围棋,早已是中华无远弗届的文化纽带。

2023年10月,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城市围棋公开赛在沙雅县它乾城举行。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唐堪东 摄

  如今围棋这项国粹逐渐成为新疆一些城市的文化名片,克拉玛依、沙雅先后成为“全国围棋之乡”。

  2023年10月,在沙雅县它乾城举行的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城市围棋公开赛中,来自法国、荷兰、罗马尼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6名海外棋手,以及34名国内棋手,会聚塔里木河畔,纹枰论道、以棋会友。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围棋的国际传播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阿依排日·阿布拉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