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蒙古国沙漠化防治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用到哪些“神器”?

石榴云/新疆日报综合 2024-03-12 17:32:18

3月9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文化交流节目

《美美与共》最新一期

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讲述了中蒙两国

共同种植十亿棵树的故事

由于蒙古国超七成的土地出现荒漠化

近年来

中国和蒙古国开展了荒漠化防治合作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生宇

在现场给大家讲述

近几年来新疆生地所

助力蒙古国沙漠化防治的过程

介绍了

荒漠化治理“神器”的几个代表植物

梭梭树


具有很强的耐旱、耐盐碱能力

适应性很强,根茎发达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种子很小

类似于小扁豆

只要土壤水分合适

在三四个小时内即可迅速萌发

一年内就可长到两米左右的高度

可营造稳定的沙漠锁边绿色屏障

沙棘


灌丛茂密、根系发达

易形成“地上一把伞

地面一条毯、地下一张网”的长势

这对防风固沙

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地表植被

具有重要作用

且沙棘果营养丰富

含有多种维生素  

刺沙蓬

又名风滚草

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

主要生长在戈壁、沙漠

河谷沙地等恶劣环境中

刺沙蓬的种子是横生或者斜生的

只为在翻滚中的播散

刺沙蓬一遇到湿润适宜的土壤

便舒展茎叶重新扎根

据悉,2023年

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揭牌

并签署了

关于支持蒙古国“种植十亿棵树”计划

10亿棵树不仅是防治荒漠化的主力植物

能让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成为过去

还能够固碳减排

到2023年

蒙古国已经种植了6200万棵树苗

相信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种植十亿棵树的计划

一定会如愿实现!

  (素材来源:央视网、封面新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官网)


责任编辑:阿依排日·阿布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