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并随着发展不断走向国际舞台,散发出愈发璀璨的光芒。听!叶尔羌河畔刀郎木卡姆的深情吟唱,正是新疆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真实写照。
● 张红玲 / 文
仲春时节,清晨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向叶尔羌河畔。麦盖提县央塔克乡的刀郎乡里景区,响起了阵阵热闹的鼓声,演员们跳起欢快的舞蹈。耄耋老人玉素因·亚亚和艾山·亚亚轻闭双眼,随着旋律轻轻点头,缓缓抬起手流利地打着节拍。
玉素因·亚亚(左二)和艾山·亚亚(左四)在刀郎木卡姆表演中。麦盖提县委宣传部供图
两位老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刀郎木卡姆)代表性传承人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40年,这对孪生兄弟出生在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克亚克勒克乌依村一个农民家庭,很早便开始跟随刀郎木卡姆传承人巴拉提·亚库普和吐地·亚库普学习。
“我和哥哥都是唱着刀郎木卡姆长大的,很早起我们就有各自偏爱的乐器,我喜欢手鼓,哥哥喜欢艾捷克。”玉素因说,哥哥艾山是他最默契的搭档。
虽然有天赋,玉素因和哥哥依然非常谦虚好学,不断向民间乐师求教,不仅学到了演奏技法,还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
回想起刀郎木卡姆演唱之路,艾山和玉素因感慨万分:以前是骑着毛驴给大伙儿表演,如今坐着飞机去国外演出。他们受邀参加国际民歌节、原生态音乐会等活动,把刀郎木卡姆唱到了法国、日本、英国、荷兰等国家,让世界听到了刀郎木卡姆的声音。
2006年以来,“刀郎麦西来甫”和“刀郎木卡姆”先后被联合国、原文化部评为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麦盖提县也被授予“中国刀郎麦西来甫之乡”和“中国刀郎木卡姆之乡”荣誉称号。
随着年龄增长,艾山和玉素因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刀郎木卡姆的延续和传承上。麦盖提县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特聘玉素因为专业教师,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刀郎木卡姆艺术班和非遗项目接班人培训班,每年在全县开展刀郎木卡姆培训,培养刀郎民间艺人。
帕提古丽·热合曼是麦盖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名教师,2002年,她拜玉素因为师,跟随老师学习刀郎木卡姆。如今的她已是刀郎木卡姆地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回忆起最初跟随老师学习的日子,她说:“老师告诉我们,坐在房子里是唱不好的。要到大自然里去唱、到人们身边去唱,才能找到唱好刀郎木卡姆的真谛。”
“年轻人对木卡姆的喜爱,是近年来的一个可喜变化。”帕提古丽介绍说,现在学校每年开设两个班,招录100多人,主要教授刀郎木卡姆、刀郎麦西来甫、乐理、乐器、演唱及相关公共文化课等。
叶尔羌河畔,有一批像玉素因和艾山一样满怀乡情的非遗传承人。他们踏着春天的脚步,把刀郎木卡姆唱得更加响亮,用歌声与舞蹈传递非遗文化故事。
责任编辑:吴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