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各地博物馆里感受清明文化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4-04-05 19:21:46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玩蹴鞠、食青团、祭先辈、绘纸鸢……清明节里究竟蕴藏了多少传统文化?新疆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清明系列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抚今追昔、感念先人中度过别样的假期。

孩子们分组进行蹴鞠比赛。王雪提供

  清明时节,春光正好,万物生长。清明节前夕,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与伊宁市汉家公主纪念馆联手推出“风起正清明 花落日渐暖”研学社教活动,组织了近20名8至12岁志愿者,了解并体验了插柳、蹴鞠、食青团等清明传统习俗。

伊犁州博物馆与伊宁市汉家公主纪念馆联手推出的“风起正清明 花落日渐暖”研学社教活动。王雪提供

  “清明又称‘柳节’,清明节插柳、戴柳习俗由来已久。柳树生命力旺盛,民间插柳是为了驱疫辟邪,戴柳则有挽留青春和亲人的美好寓意。”伊犁州博物馆讲解员王雪说。

  蹴鞠和食青团在古代也十分流行,“青团早先是寒食节祭祖食物,后来,寒食节和清明节逐渐融合,青团也就成了清明节的食俗。”工作人员在向小小志愿者介绍完古代清明节习俗后,又指导他们用柳条制作柳环相互赠送,组织大家分食青团,开展蹴鞠比赛,感受传统运动的乐趣。

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了风筝的制作。冯丽摄

  4月4日,哈密市文博院推出“左公研习一日游活动”,组织30名9至12岁学生走进左公文化苑,了解了左宗棠主动请缨、抬棺进疆、率军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建省的历史壮举。“我们通过真人演绎方式,还原了这一历史场景,加深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哈密市文博院讲解员乔丹说,活动还以游戏互动形式呈现了左宗棠收复新疆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4月4日,哈密市文博院推出了“左公研习一日游活动”。乔丹摄

  “左宗棠的故事是中国历史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举办这样一场活动,是为了弘扬左宗棠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价值,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乔丹说。

孩子们在湿地公园附近寻访“左公柳”。乔丹摄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明节期间,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联合当地一家幼儿园组织了100名儿童走进博物馆,开展“手绘纸鸢 共话清明”研学活动,在绘画中引导孩子了解清明节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习俗。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联合幼儿园开展了“手绘纸鸢 共话清明”研学活动。冯丽摄

  “风筝,古时也称‘纸鸢’,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在我国古代,放风筝不仅是一项游艺活动,同时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其寓意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陈列宣教科工作人员冯丽说,当日,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了解纸鸢的历史渊源、制作技艺后,指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绘制属于自己的风筝。

  “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长了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还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百花幼儿园老师曾丽娟说。

责任编辑:木卡达司·买买吐逊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