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远离人烟,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岗位,用热爱和执着,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家园。
●《今日新疆》记者 宋洁云 通讯员 杨长乐/文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无论炎夏还是寒冬,在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这么一批管护员,他们远离人烟,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岗位,用热爱和执着,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家园。
新疆艾比湖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内让人惊叹的“大地树”。张彦胜/摄
把自然还给野生动植物
6月的艾比湖生机盎然。一大早,43岁的管护员努尔木汗·赛里克和妻子古丽汗·木海就身着蓝色工作服,动作轻快地骑上了摩托车,开始了每天固定的巡护工作。避开炎炎烈日,下午七八点比较凉爽的时候,他们还会再巡护一遍。
湖水碧蓝,芦苇轻摆,鸟群翩跹……每天十几公里的巡护路线串起了保护区的戈壁、胡杨林、沼泽、盐湖等多种地貌。在路上,努尔木汗发现一只鹅喉羚在林中觅食,前几天这里还出现过狐狸和野兔的身影。
努尔木汗深知眼前这一切的来之不易,因为这里曾是他的家。“那时候,这里荒漠化严重,地上光秃秃的,风一刮,卷起的沙尘比人还高。”他回忆说。
艾比湖湿地的生态至关重要,甚至关系着整个新疆北部的生态平衡。多年前,由于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过度捕捞,艾比湖湿地特别是科克巴斯陶林区的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周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湖面最小时仅剩362平方公里。由于地处大风口阿拉山口的下风向,艾比湖一度因其干涸的湖底成为沙尘暴主要策源地之一。
当地政府采取了禁渔禁牧、生态补水、打击盗挖盗采、植被恢复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艾比湖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2015年,为进一步保护艾比湖湿地的自然环境,当地政府对生活在这里的54户牧民实行生态移民计划。努尔木汗家搬迁落户到了40公里外的阿拉山口市,而他和妻子选择作为管护员留下,继续守护艾比湖。
保护区管理局在搬迁区种下的1060亩梭梭林如今已经郁郁葱葱,胡杨苗在茁壮成长,裸露的土地已被草地覆盖。经过修复,艾比湖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度濒临干涸的湖水面积恢复并稳定在500至600平方公里,沙尘天气明显减少。
如今,保护区成为植物生长的乐土、鸟儿栖息的天堂、野生动物奔跑的乐园。据统计,保护区现有野生植物66科281属579种;脊椎动物327种,其中鸟类种类从2000年保护区建立初期的111种增加到267种,观测鸟类总量超过200万只,已成为新疆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和中转站。
成群的灰鹤在新疆艾比湖国家级自然湿地保护区栖息。秦桂连/摄
努尔木汗感叹:“这里现在太漂亮了,我们搬走就是为了让野生动植物回来。能够见证并守护这里的美,对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回报。”
不放过一个隐患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有18座管护站,5座生态观鸟屋,1座国家野生动物救助中心,60名管护员。站与站之间距离远,巡查任务重,作为管护员,责任和担当是最重要的品质。
常银平夫妇所在的鸭子湾管护站共有4名护林员,是保护区管护站里最小的一个,也是位置最为偏远的一个。这个端午节,他们是在巡护中度过的,在这里工作的15年中,节日期间坚守工作岗位对他们来说,已是常态。
保护区一年有160多天都是大风天气,6月是夏季防火阶段,湖泊周围芦苇茂密,对于保护区来说任何一场火灾都会带来难以承受的损失。因此,常银平和妻子傲云在巡护时查看得非常仔细。别看玻璃片、烟头不起眼,但这些都可能成为火灾隐患,看到就必须捡走。因为巡护的路程比较远,一般中午不能回站上休息,他们累了就在路边休息一会儿,饿了就吃点自己带的干粮和水。
常银平说:“对于管护员来说,越是节假日越不能掉以轻心,我们的职责就是加强对林区火源的管控,及时通报火情,禁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巡护工作除了枯燥辛苦外,还时常伴随着危险。保护区生长着很多名贵中药材,其中,肉苁蓉的经济价值最高,每年4至6月,打击盗挖是重点工作。军人出身的鸟岛站站长高文家每次见到盗挖者都会坚决予以驱离,带着管护员填满盗挖的坑洞。高文家说:“现在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了,但受利益驱动,仍会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我们要随时保持警惕,坚决打击违法活动,不放过任何风险隐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月底,保护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巡护时在湖泊附近的芦苇荡里发现了正在繁育的白鹭,自此之后,保护区苏木鲁克站站长巴特尔一直在关注这群白鹭的情况。“我用望远镜仔细观察过,这群白鹭有50余只,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白鹭集中在芦苇荡繁殖。”
白鹭是一种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苛刻的珍稀鸟类,巴特尔说:“生态好不好,鸟儿有发言权。白鹭曾一度在这里失去踪影,如今这么多白鹭的出现,说明我们湿地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水质比较清澈。”
动物的从容,来自人类的呵护。这几年来,管护员们救助过苍鹰、疣鼻天鹅、蓑羽鹤、赤麻鸭、猞猁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红外相机多次拍到艾比湖马鹿、鹅喉羚、野猪、赤麻鸭、黑鹳等野生动物,从影像来看,艾比湖马鹿的活动范围比以往有所扩大。
这些年来,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程度已降到最低,仅保留了科考、巡护管理等必要的活动。“必须尊重自然。牧民退出去后,我们在破坏严重的地方种了梭梭,而更多地方则以自然恢复为主,相信大自然能平衡好各种动植物,不再人为过多干涉。这本身就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保护理念的提升。”巴特尔说。
如今,让高文家倍感振奋的是,保护区已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国内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提高保护区保护、监测、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管护员们在巡护中也会帮助科研机构观察、收集各种科研数据,相信在未来,科研力量会为生态系统修复提供更强助力。
“尽管条件艰苦,但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也很喜欢这个地方。艾比湖有这么多珍贵而独特的资源,我想把它完好地交到下一代人手上。”高文家说。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沙比尔江·沙地克说:“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任重道远,今后管理局将继续推进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建设。”
责任编辑:刘新草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