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银璐报道)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官网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其中新疆有22人。
江努日·图日干巴依(中)与自己的学生。资料图
这22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活跃在新疆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传统美术等多个非遗门类中。他们中有传唱《玛纳斯》40余载且登上2024年总台春晚的江努日·图日干巴依;在农牧区、社区、校园、文化馆悉心演唱《江格尔》并培育传承者的满都来;一针一线用心传承塔吉克族服饰文化姿彩的古丽尼沙·依斯拉木汗;沉浸于维吾尔医药(沙疗)研究和实践的吾斯曼·牙生;积极传承民间音乐乌孜别克族埃希来、叶来的曼苏尔·杂克尔;让草原山间的传统体育游艺“姑娘追”延续着现代特色的库兰·再依提那尔等。
记录流散在民间的《江格尔》素材、寻访民间艺人、教授《江格尔》说唱,是满都来数十年来的一份坚持,也是他能够说唱20多章《江格尔》的底气。他曾整理编写《和静县中小学校本课程——江格尔》,担任《江格尔》培训班指导教师,培训过1000余名学生。
满都来。资料图
半百之年的库兰·再依提那尔在马背上长大,十五六岁时就开始参加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当地的姑娘追比赛以及民俗竞技表演,并把这项给家乡带来欢乐氛围和健康生活的技艺传承到年轻一代手里。近年来,随着当地旅游的兴旺,观看姑娘追、赛马、盛装骏马等逐渐成为游客们热衷的旅游项目。
吾斯曼·牙生多年来积极研究和推广吐鲁番沙疗法,将所得成果运用到各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中。他曾参与十余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20余篇论文,编撰沙疗法相关书籍,同时持续培养着沙疗法的传承者。
阿卜力孜·萨迪克带着一把唢呐吹吹走走50多年,用精湛的技艺和用心的耕耘,将这项技艺发扬光大并培养了数十个徒弟。每遇节日盛会、文艺会演,鼓吹乐合奏,他都会带着徒弟们,嘹亮的唢呐声总能赢得全场叫好。
这次新疆新增的22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均为在各自领域坚持技艺研磨和推广的践行者,也是积极参与发掘和培养年轻一代的传承者。多年来,他们在新疆各地各级政府的组织下,进入乡村牧区、校园、培训班、非遗工坊、非遗传承中心等场所教授技艺、创新展演,努力将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截至目前,全疆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6980人,其中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48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4人(含新增)。
责任编辑:杨蕾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