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昝,哈萨克语意为“锅底”。卡昝河谷没有一年四季之分,气温常年在-30℃至10℃之间,冬季常有风吹雪恶劣天气发生。当地流传着歌谣“六月春天到,八月雪花飘,一年四季风,天天穿棉袄”;
今年36岁的阿思里别克,于2009年12月入伍。2015年,他接过了守边“接力棒”,来到了卡昝河边境警务站,至今已经是9个年头。
阿思里别克和同事们巡逻一次要用近10个小时,要翻越达坂、蹚过刺骨的河水,时常有狼群、野猪、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还有被战士们称之为“绝望坡”“死亡谷”等让人心惊胆战的地方。他们在巡边的途中,都会为边境的牧民带去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急用药品,解决牧民燃眉之急。
在卡昝河边境警务站工作的日子里,巡边踏查、入户走访、法律宣传、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都是他的日常。
卡昝河河谷是夏牧场,在这里放牧的牧民随季节流动,多的时候有几百人,数万头牲畜,阿思里别克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每户牧民,随时回应大家的求助。
今年1月,牧民加克皮努尔家的6匹马走丢了,他在附近没找到,便给阿思里别克打电话求助。常年在牧区,阿思里别克已经很了解牲畜的习性,他判断,走失的马群会沿着河谷往山上走。
“冬天,河谷上游的科克苏沟水源丰富、草势好,马群很可能到这里觅食了。”阿思里别克说。
当天的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阿思里别克和同事冒着风吹雪,翻越3个山头,蹚过2条冰河,果然在距离警务站20余公里的科克苏沟深处找到了马群。
“每当我们遇到困难,阿思里别克警官总是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牧民加克皮努尔说。
凭借着多年守边的经验,如今,边境前沿的每一个山口和山峰的名字阿思里别克都能如数家珍,这里的每一条沟壑、每一座土包、哪里有个坑,哪里有道弯,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俨然成了一个边境“活地图”。
今年1月3日,卡昝河边境警务站接到牧民海沙尔求助,称其从县城返回牧场的路上遇到了风吹雪,车辆陷入积雪中。阿思里别克立即组织民警辅警携带铁锹、绳索等救援装备赶往现场。他和同事们连挖带刨,经过30分钟的努力,将被困车辆救出。
海沙尔说:“我的通讯录里面第一个名字就是阿思里别克,有什么事都想先找他。”
2021年7月,一场狂风席卷了卡昝河边境辖区,牧民的羊圈、帐篷被狂风直接掀起,阿思里别克及时赶到事发地,将牧民接到警务站临时居住;次日,他自掏腰包为牧民购买了一顶崭新结实的帐篷。
有一年冬天,牧民的羊掉进河谷,阿思里别克迅速赶到事发地,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追赶数公里救出羊群,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万余元。
寒夜为牧民送去急需药品,帮助牧民寻找丢失的牲畜,帮助牧民重建家园……阿思里别克把群众所需铭记于心,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牧民们称他为卡昝河畔上的“移动110”。
阿思里别克的妻子是温泉县的一名幼儿园老师,他们的孩子今年5岁,家庭也是最需要他的时候,但是他工作任务繁重,只能每个月到山下采购伙食保障物资时,抽出少许时间陪陪孩子。
2021年初,上级安排阿思里别克到离家更近的地方工作,但是这么多年, 阿思里别克已经对戍边这份事业有了很深的感情,他主动向派出所申请继续留在了卡昝河。
阿思里别克先后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平安之星”,获评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成绩突出党员民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届“道德模范”;2022年5月,他荣获自治区“五四青年奖章”;在5月25日举行的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他又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23年7月在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第二届“双十佳”评选中阿思里别克被评为“十佳戍边民警”。
(策划:温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星 拍摄/制作:温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外力·木哈提江)
责任编辑:司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