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瞰世界·第八届(2022)中国无人机影像大赛”颁奖礼在京举行,现场揭晓140项奖项。其中,获得“年度图片”殊荣的作品是《沙狐之眼》,画面构图以沙为身、以泉为眼,勾勒出一张栩栩如生的狐脸。这是新疆摄影师王汉冰与沙狐之眼的惊鸿一瞥,也是雨季里的库木库里沙漠似有灵光的凝视和定格。
“瞰世界·第八届(2022)中国无人机影像大赛”2022年度图片《沙狐之眼》王汉冰本人提供
“啊!太形象了!
大自然太神奇了!”
今年的7月20日,王汉冰与同行人员从库尔勒出发,前往阿尔金山考察,这是他时隔十年与阿尔金山的重逢。“我们恰巧赶上了阿尔金山的雨季,连日的雨让库木库里沙漠收获了水的妆点,一汪一汪的水积聚在沙漠的洼地,改变了沙漠以往的‘素颜’,大自然太神奇了。”
库木库里沙漠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境内,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沙漠。他们沿着沙漠边缘行进,雨季的库木库里沙漠潮湿泥泞,陷车、挖车、拖车,再加上难以避免的高反,大自然卯足了劲折磨着这群”入侵者“。
为了寻找绝佳的角度,王汉冰爬上了沙包,随即启动设备,起飞。无人机从高空俯瞰着这片无垠,金黄的沙漠如今有了水作伴,在光的折射和天空的映衬下,那一汪汪水呈现着迷人的颜色,蓝的,绿的,如海水,又如翡翠,突然,四目相对,那是一双沙狐之眼!
“啊!太形象了!大自然太神奇了!那是一对充满灵气的双眼!”王汉冰立刻将无人机飞往附近,选择不同的高度、不同的角度进行构图拍摄,“找寻最佳的角度太重要了,无论向哪个方向多飞一点都不会是现在这样。你看那双眼睛,从透视角度看,那双眼睛左边大右边小,秀气的鼻梁,鼻翼处的弯钩,鼻孔的弧线,一切都是那样灵动。”
为了拍下这一幕,王汉冰花费了两块电池所消耗的时间,“对于拍摄工作来说,有时候机遇很重要,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不是雨季,如果没有恰巧经过这里,就不会收获这张灵动的双眼,沙漠有水很难得,形成犹如眼睛的水更是难得,大自然的神奇能够被我捕捉,还是非常幸运的。”
8月25日,“瞰世界·第八届(2022)中国无人机影像大赛”颁奖礼在京举行,《沙狐之眼》获得了“年度图片”大奖,也获得了大赛评委会对它的这样一段评语:这是一幅奇妙的影像,两湾湖水,一道沙梁,在无人机的注视下,幻化为沙漠之狐的面孔,与之凝视,似有灵光。也许这凝视便只在此时此刻,明日,风起,沙移,一切又将模糊,沙又归于沙,水又归于水。
“要拍就要拍的和别人不一样,
就要过目不忘”
“能够在数千名飞手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我觉得可能是这双眼睛吸引住了评委的眼睛了。”说到这里,王汉冰发出爽朗的笑声,“在颁奖典礼举行前几天,组委会提前告诉了我获奖的消息,并邀请我前往北京,但是很遗憾因为疫情缘故没能参加,不过能够获此殊荣,并借此机会宣传新疆的大美风光,我已经很满足了。”
王汉冰近照
对于王汉冰而言,以宣传新疆大美风光为荣并非一句空话,在他职业摄影生涯的二十多年里,他立足家乡——新疆尉犁县,200多次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的胡杨林中,以四季胡杨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胡杨摄影作品,在他的胡杨作品里,胡杨出神入化、入骨入髓,不仅有生命,更有表情,有思想,有灵魂,已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也因此,王汉冰被国内外摄影界誉为“胡杨王”。
2015年“天空之城”无人机航拍大赛专业组“美”一等奖作品《胡杨之秋》 王汉冰本人提供
“我的家就在塔里木河中下游,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每年秋天,不计其数的摄影爱好者从各地前来拍摄金色的胡杨,但在我看来,这种拍摄是走马观花,是蜻蜓点水,是千篇一律的摄影作品。”1999年,从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摄影专业毕业后,王汉冰将拍摄胡杨作为了自己摄影事业的一项大工程。“我生在这儿,长在这儿,本身就已经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那要拍就要拍的和别人不一样,就要过目不忘。”
2019年12月第六届天山文艺奖获奖作品《雪.胡杨.构成》王汉冰本人提供
此后的二十多年,王汉冰拍下了各个季节的胡杨,风霜雨雪雷电下的胡杨,生生不息的胡杨和干枯的胡杨,全方位的诠释胡杨也让他对胡杨有了更多的感悟和理解。“我用镜头记录胡杨脆弱的生存环境、艰难的生命历程,用作品揭示胡杨内在的精神和不朽的风骨,后来我意识到,每一个新疆人就是一棵棵胡杨,他们顽强、无私、默默守护着脚下的土地。”
2019年2月”天空之城全球航航拍大赛自然组二等奖作品《足迹》王汉冰本人提供
胡杨不朽的精神鼓舞着王汉冰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更新的摄影理念和技巧也让他的作品能够挣脱单一主体的束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他的多幅摄影作品也因立意深刻、构图简洁个性多次荣获全国大奖,摄影作品也相继发表在《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等数十种专业报刊杂志上,出版的个人摄影作品集及画册多达九本,这些作品为宣传新疆的胡杨及旅游风光做出了突出贡献。
“沙狐之眼和胡杨一样,
都是这片土地上难得的奇迹”
《沙狐之眼》获奖并发表后,得到了网友们的大量关注和点赞,按王汉冰的话来说,是这双灵性的双眸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多的网友会在评论区询问沙狐之眼出现的位置,每当这时,我总会自豪的说出沙漠的名字。”
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库木库里沙漠,沙漠中的积水,沙漠中的狐眼,和沙漠中的胡杨一样,都是这片无垠中出现的难得的奇迹。“拍摄胡杨期间,我常常能够感受到大自然令人为之震撼的生命力,拍摄过程中对生与死的思考也让我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这一次能够在沙漠中拍摄到这一汪汪发光的积水,不就是新疆的生态环境向好的体现吗?”
2016年“天空之城”无人机航拍大赛专业组“美”一等奖作品《探》王汉冰本人提供
在王汉冰看来,长年致力于拍摄胡杨、拍摄沙漠、拍摄新疆的风光,是希望人们能够在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并为之惊叹的同时,能够心生敬畏和崇敬,最终将这种情感转化为保护大自然的动力。也许沙狐之眼是脆弱的,一刹那的,明日,风起,沙移,一切又将模糊,但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终究需要我们用心的呵护,敬畏大自然终将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疆摄影家协会理事,新疆摄影行业协会航拍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巴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巴州航拍学会主席,尉犁县文联副主席;新疆第六届“天山文艺奖”获得者;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优秀专家;新华社签约摄影师,2019《大众摄影》十杰;四届“天空之城”全球航拍大赛一二等奖、特别奖及人气奖获得者……
责任编辑:木卡达司·买买吐逊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