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快评 | 科普“大礼包”来了,让科普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2-04-08 17:39:01

  许庆光

  结节不切除会不会癌变,熏醋能否杀掉房间里的病毒,一个人一天到底喝多少水合适……在生产生活场景极大丰富的今天,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复杂交织的当下,公众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从凝聚科普工作合力,到开展系列精品科普活动,再到打造科学传播品牌……自治区科协日前印发的《关于做好自治区科协2022年科普升级版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干货满满、亮点十足,是送给公众的科普“大礼包”。多措并举让科普“量”“质”兼具、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是《通知》的目的所在,也是各族群众期待所在。

  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科普有助于拓展科学知识生产和传播的边界,增加公众急需的科学知识供给。而要确保科普效果,首先需要在内容上“有意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等专家声音为什么能够受到持续关注,新媒体平台上诸如“七步洗手法”等专业知识为什么能够广泛传播,一方面就在于这些内容能够增强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公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消除恐慌心理、克服焦虑情绪。精准捕捉公众的信息渴求点,用心提供管用有效的科学知识,就能让科普有市场、受欢迎,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确保科普效果,不仅要确保内容扎实,也要把握传播规律,在提升吸引力、时代感上下功夫。《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科学姥姥”吴於人之所以能够走红出圈,就在于让知识跨时空传播在网络交流互动中成为可能,实现了优质资源与网络平台的双向赋能。根据公众的不同兴趣点和个性化需求,创新形式与载体,让科普更有趣味、更有意思,就能回答好人们心中的“十万个为什么”,让科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公众的科学热情相互促进、不可分离。据统计,2020年,新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为7.52%,明显落后于全国的10.56%。为打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谋,为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计,都需要把科普工作置于重要位置。

  把握“有意义”与“有意思”之间的平衡点,让科普产品内容专业化、场景视觉化、表达趣味化,使科普工作常做常新,就能把科学的种子种进更多人的心田,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使创新发展的根基更加深厚。

  相关新闻:

  新疆出台29条举措 凝聚科普工作合力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责任编辑:曾丽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