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桑皮纸的故事颇有代表性,激励着我们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去努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 沈雅屏/文
一张纸可以很轻很薄,轻薄得微不足道;一张纸也可以很厚很重,厚重得让你肃然起敬,就如摆在你面前的这张桑皮纸,她沉淀的是千年风霜,蕴藏的是中华基因,寄托的是深沉浓郁的家国情怀。
千年文脉一纸传。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保护好传承好这张纸上的文明根脉,是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的题中之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
两千多年前,汉使张骞凿空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也为新疆地区植桑养蚕创造了条件;一千多年前,桑皮纸制作技艺由中原传到新疆地区,并落地生根,结出人类文明的绚丽花朵;时光流转至今,桑皮纸历经千年岁月的淘洗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一张纸的前世今生中,我们看到了一条中华文明的脉络鲜明地贯穿其中,绵绵不断、生生不息。
桑皮纸上书写的正是一再被证明的历史真相:“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顾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创世神话到诗词歌赋,从典章礼制到寺院洞窟,从水利工程到蚕桑技术,新疆大地到处流淌着中华文明的血脉,新疆各民族文化从一开始就打上了中华文明的印记。守护好我们的文明根脉,就是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历史和记忆,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情感和家园,这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更是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新疆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在新疆地区的传承和发展,它天然地带有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特点。十余年来,以魏宝山为代表的新疆国画院一帮人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心使命,着力打造“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展览项目,推动了中国画与桑皮纸的双向奔赴,使桑皮纸与水墨丹青融为一体,有了不一样的风采与神韵。“桑皮纸上的中国画”走出新疆,走向祖国各地,甚至走出了国门,桑皮纸已经成为文化润疆的重要抓手,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古老而拙朴的桑皮纸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爱,在新时代焕发出旺盛的文化生命力。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驻华使节及外交官代表团在墨玉县桑皮纸一条街参观。图为巴西驻华大使保罗·瓦莱(左一)用桑皮纸写书法。汤永/摄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根本途径,只有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表达形式,才能更好地赓续中华文脉,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滋养文化自信。这些年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带领下,在援疆省市支持下,新疆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非遗走进大众视野,连接现代生活。在冰天雪地的阿勒泰,毛皮滑雪板已进入竞技运动和旅游项目,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走出深山,获得新生;在东大门哈密,人们正在深入挖掘刺绣文化内涵,打造丝路“密作”品牌,促进传统工艺的振兴。而桑皮纸更是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紧紧捆绑在一起,从中国画到剪纸、折扇、台灯、笔记本,富有时代感的桑皮纸衍生文创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墨玉县还建成了集桑皮纸制作、体验、产品展示销售、餐饮演出、桑皮纸博物馆为一体的桑皮纸特色景区,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桑皮纸的故事颇有代表性,激励着我们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创新的思维和实践去努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只有始终不懈地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守护好中华文明的根脉,我们才能更好地铸牢中国心、中华魂,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强大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余若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