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孙秀琴对新疆各民族服饰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成功地运用服饰这一特殊语言符号,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新疆故事,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中,启迪着更多有志者。
●《今日新疆》特约评论员 沈雅屏/文
当艾德莱斯绚丽的色彩随衣袂轻扬、“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耀眼光芒同裙裾飞舞,当美丽而浪漫的丝路霓裳在世界舞台上散发出迷人魅力,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也在润物无声地滋养心灵,构筑着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之称。《春秋左传正义》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词的来源因此和中国人的衣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服饰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孙秀琴从新疆各民族服饰文化中汲取养分,在创作中将之传承与弘扬,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也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诠释。
服饰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艺术追求、礼仪规范等,既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服饰文化一直贯穿于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反映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重地。天山南北独特的自然地理与气候环境,使这片土地收藏了众多时光的遗珍,其中就包括五彩斑斓的出土服饰。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万事如意”汉字铭文锦袍,到绣有“岁寒三友”吉祥纹样的袷袢,一件件抖落尘沙的珍贵服饰,以纵横交错的金丝银线,编织着历史的经纬,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中华文化绵延的血脉与基因,看到了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创新创造的蓬勃活力。
游客在和田地区博物馆参观艾德莱斯绸展品。汤永摄
自治区博物馆的常设展览《瀚海珍衣——新疆古代服饰精品展》展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考古工作中发现的各类服饰遗存,展品数量大、类型多,且跨越数千年时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从锦、绣、绫、罗、绮、绢、纱等布料的更新,到贴金、织金、珠饰、敷彩等技艺的使用,都显现出多元文化荟萃的鲜明特征,是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自开展以来,就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国内外游客。与此同时,也启迪着我们,书写历史的不一定都是金戈铁马、鼓角铮鸣,也可以是一针一线、一丝一缕,是最能引发共情与共鸣的寻常日子、百姓生活,而这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坚实基石。
作为一名天山脚下的服装设计师,新疆大地别具特色的各民族历史文化,是孙秀琴服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因为它们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被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所滋养,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文化百花园里,培育出强大的生命力。克孜尔石窟壁画的飞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的精美纹样,如漫天彩霞般绚丽的艾德莱斯绸,都赋予孙秀琴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她把自己对新疆各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融入每一件服装设计作品。从“草原牧歌”到“龟兹丽人”,从“艾德莱斯出天山”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孙秀琴的设计作品,在传递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魅力与价值的同时,也在唤醒历史记忆、催生情感共鸣,进一步增强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认同。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如果说,从对新疆各民族服饰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中,孙秀琴找到了事业方向,锚定了人生坐标,那么将新疆民族服饰文化融入市井生活、融入时代潮流,用创新的产品和设计对传统服饰文化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演绎,则是“半路出家”的孙秀琴在强手如林的服装设计赛道上脱颖而出,两次获得“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并挺进国际舞台的秘诀所在。在设计中,孙秀琴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还结合现代审美和时尚趋势大胆创新,通过改良传统服饰的剪裁、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使作品既有文化内涵、民族特色,又具有生活气息、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进程中,探索出具有时代感的打开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体现出“时雨润花万树香”的当代价值,从而不断增强感染力,保持传承不息的活力与动力。
郭沫若曾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孙秀琴成功地运用服饰这一特殊语言符号,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新疆故事,这是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的成功实践。孙秀琴和丝路霓裳的故事依然在继续,并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探索中,启迪着更多有志者。
责任编辑:余若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