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让历史之光烛照未来

石榴云/今日新疆原创 2024-08-23 23:46:13

  再读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更能深刻地理解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我们将用好这一历史总结出的制胜法宝,进一步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从胜利走向更伟大的胜利。


  ● 张蓓/文

  积极广泛开展抗战宣传,各族群众给前线战士写慰问信达10万封;竭尽所能募集并捐献物资,一批批钱款、衣物、军马乃至飞机支援全国抗战;作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和抗战中唯一的陆路国际通道,倾注人力物力保障国际援华交通线畅通……

  近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与北京广播电视台携手制作的四集人文历史纪录片《新疆抗战启示录》正式与观众见面。这部纪录片以更为翔实清晰的史实,生动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新疆各族人民是如何以赤诚热烈的爱国情怀、同仇敌忾的团结姿态支援前线、保障后方,为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将时光的指针回拨到79年前,这部纪录片最后一集讲述的那个日子,正是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站在新疆这片热土上,透过纪录片回望那段艰苦卓绝、充满硝烟与血泪的中华民族抗战史,既令人感慨当下享有的和平与繁荣多么来之不易,更激荡起每个人心底深沉而浓厚的爱国之情。每一帧触动心灵的光影叙事,无不深刻地印证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这一纵观历史的伟大论断。

  《大觉醒》《大通道》《大后方》《大熔炉》——四集纪录片的片名言简意赅地揭示了当时远离抗战前线的天山南北也激荡着团结爱国之洪流。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的早期革命活动,引导各族民众形成和谐团结的社会氛围,播下革命的火种,为之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下坚强有力的基础;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新疆各族民众坚持“一切为了抗日的胜利”的精神,为巩固后方、支援前线、稳固边疆作出巨大贡献。和田维吾尔族农民艾沙因家境贫寒无力捐献,愿将18岁儿子玉素甫送往前线,并称,倘其不忠实抗战,宁死不见子面;在“一县一机”运动中,绥来县(今玛纳斯县境内)一位深居山林的哈萨克族孀妇嘉义克捐献50两元宝一枚;中印驿运线开通后,从印度转运的英美援华物资通过这条驿运线运往抗战前线,参加驿运的塔吉克族、维吾尔族驮工为运送物资历尽千辛万苦,甚至付出了生命……今天再重温那一个个记录在历史档案中的抗战故事,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穿过岁月、穿透荧幕,将中华儿女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无论前线还是后方,寸寸山河都是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的家园;无论将士还是各族百姓,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都是血脉相连、共御外侮的同袍。在抗战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

  中华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只在保家卫国的战争年代铸就了国人团结一致抗击侵略者的集体记忆,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每当遇到惊涛骇浪、面临风险挑战,也总有这么一股子精神将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中华儿女紧紧拧在一起,携手直面各种艰难困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向“三区三州”之一的南疆四地州汇聚,终于攻克了最顽固的贫困堡垒;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逆行驰援的医护人员、迅速支援的物资、众志成城的各族群众,筑起了守护健康的防线;无论哪里有灾害发生,一张张连夜烤制的馕饼、一锅锅热气腾腾的抓饭,从新疆送到灾区,温暖着受灾同胞的心……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不仅没有把我们吓倒,反而一次次坚定了我们牢不可破的共同信念,让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汇聚起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但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未知的关隘险滩需要闯过,复兴伟业、时代号角召唤我们必须持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此时再读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更能深刻地理解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我们将用好这一历史总结出的制胜法宝,进一步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从胜利走向更伟大的胜利。

责任编辑:侯倩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