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的文学作品既体现各民族对本民族的热爱,又彰显各民族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既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又印证着从古至今新疆对中华民族认同的一以贯之。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学同样滋养着各族群众的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增进了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新疆大地。
● 乔桂红/文
在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形成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增进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起着独特的“文以载道”作用。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各民族文学交相辉映、相互滋养、携手并进的历史,各民族文学在中华文化沃土的滋养下绚烂绽放,共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
新疆历来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和中介,中原文化和新疆各民族文化长期交流交融,既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发展。汉唐时期西域文学内容丰富,其中佛经文学既有西域各民族本土化的特色,又有经汉文学锻造滋养的特色,这种融合性的古代西域文学特征对中华传统文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宋辽时期,在中华文化的浸润下,形成了维吾尔族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柯尔克孜族《玛纳斯》等文学经典。《福乐智慧》是用回鹘文写成的一部长诗,作者在序言写道:“此书极为尊贵,它以秦地哲士的箴言和马秦学者的诗篇装饰而成;读了此书的人,转述这些诗篇的人,将比此书更为尊贵。”这里的“秦地”和“马秦”都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分,体现了西域地区民众对中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为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搭建了友好桥梁。汲取了汉民族文化的《福乐智慧》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优秀传世作品,反映出11世纪中原文化和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双向交流,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福乐智慧》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充分体现各民族文化自古以来就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柯尔克孜族原创民族歌舞剧《玛纳斯》剧报。资料图片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和世界重要文学遗产,英雄史诗《玛纳斯》是中华文化宝库的口头文学杰作。《玛纳斯》记载了危急关头玛纳斯联合兄弟民族和部落,英勇抵抗侵略,新疆各族百姓共同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历史史实,并讴歌了他们身上勇于斗争、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元代,边疆文士群体对中华文明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西域人的诗歌创作成就是元代诗坛耀眼的存在。如迺贤的《送道士袁九霄归金坡道院》,体现了对中原儒释道观念的吸收;贯云石的元曲《双调·水仙子·田家》、泰不华的《衡门有馀乐》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喜爱,反映了边疆群众对中原耕读传家理念的吸收和接纳。各族人民通过交流互动,相互学习彼此的优秀文化,再次证明了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明清时期,蒙古族卫拉特英雄史诗《江格尔》逐渐形成。《江格尔》叙述了以江格尔为首的12名雄狮大将和数千名勇士为保卫家园同敌人英勇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这部史诗高扬英雄主义气概、爱国主义精神,深刻诠释着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江格尔》《玛纳斯》与《格萨尔王》并称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这些英雄史诗共同强调了人民情怀、英雄主义等主题,展现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的共性,深深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古以来便深深扎根新疆百姓心里。
江格尔和十二英雄的雕塑。资料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新疆地区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各民族群众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文化。在新疆抗战文化影响下,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家,主要以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民族中的诗人及剧作家为代表,创作了大量以抗战为主题的诗歌、剧作,反映了新疆人民抗战救亡的坚定信念。维吾尔族抗战文学代表人物黎·穆塔里甫以满腔的爱国主义热情,创作了大量歌颂祖国、激励各族人民奋勇斗争、反抗外敌侵略的诗歌,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他在1938年写的诗歌《中国》中,表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国!中国!你就是我的故乡!因为我们成千成万的人民,生长在你那温暖的纯洁的怀抱里……在你的土地上,我们要竖立起永久飘扬的始终不倒的解放的旗帜!”新疆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将个人责任融入国家命运成为时代主题。同样,在20世纪40年代,尼米希依提也用维吾尔文写下了《伟大的祖国》《可爱的祖国》等诗篇。同一时期的哈萨克族诗人唐加勒克的《誓言》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在黑暗的冰窟,我的祖国和人民饱受痛苦……中华——你就是我的眼珠!我要誓死把你保护”。诗人将“中华”视为自己的眼睛,表现出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新疆的文学艺术家对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将其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这些文学作品反映出新疆各族民众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表现出强烈的国家意识。
进入新时代,新疆民族作家共同发力讴歌民族团结、讴歌伟大变革。塔吉克族作家肉孜·古力巴依创作的长篇小说《花儿永远这样红》反映了在党和国家亲切关怀和大力帮助下,塔吉克族牧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图尔贡·米吉提的长篇小说《王三街》以真实人物王三及其养父王福才为创作原型,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感人故事。作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展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书写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
歌舞剧《花儿永远这样红》剧照。资料图片
新疆地区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既体现各民族对本民族的热爱,又彰显各民族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既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又印证着从古至今新疆对中华民族认同的一以贯之。这些文学作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中的璀璨明珠,生动体现中华民族的共同性。通过传承与研究新疆地区的文学作品,可以极大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学同样滋养着各族群众的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增进了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根植于新疆大地。
(作者单位: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院)
责任编辑:赵玉伟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