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匠心丨31年,老韩专注做一件事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3-09-18 12:06:35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甘兴华 通讯员 刘栋

  9月的吐鲁番依旧炎热。13日一早,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工韩光亮,便背着两公斤重的水壶带着徒弟们出发了。热得满头大汗对路况又不熟悉的徒弟一不小心滑倒了,韩光亮赶紧拉一把,提醒他们注意脚下的路。

韩光亮(右)是‍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工,他正在指点徒弟巡检知识。何重凯摄

  1992年,韩光亮调任到运检班,这对刚接触巡线工作的他来说,是一份苦差事。

  到运检班时是冬天,戈壁滩上寒风刺骨,韩光亮去巡线没戴帽子,往返5个多小时,老师傅把自己的帽子和他换着戴,回到单位时两人的耳朵都冻肿了。一次巡检时,韩光亮不慎陷入雪窝,挣扎了一个多小时才爬出来,那次经历让韩光亮有了调岗的想法。

  “就因为我们的巡检,城市里的灯光才不会熄灭……”老师傅的话,让韩光亮决定再坚持一段时间看看。

  他负责的区域中,有一段路一年中至少有200余天都在刮风,风吹电线对杆塔的金具磨损很严重,容易发生安全隐患,韩光亮总结经验、创新思路,通过防风侧拉方式延长金具使用寿命,使金具的使用年限从当初的1年延长到5年以上,大大提高了安全供电的效率。

  就这样,韩光亮扛着器械走在巡线的路上,处理着一个个消缺问题。他有数次可以调岗的机会,最后还是选择留在巡线一线。从起初的百公里线路到如今4500多公里,从巡线几天到巡线几个月,31年的巡线路上,韩光亮累计发现安全缺陷2000余条。吐鲁番电网的113条输电线路、10400个基杆塔沿路的一草一木、基杆塔的金具状况他了如指掌。

  如今,巡线设备也鸟枪换炮,高倍望远镜、人手一个高清数码相机,悬崖峭壁间不再需要人工巡线,只需要操作无人机……韩光亮一路见证了电力事业的发展,也在巡线路上努力学习成长,并将所学所悟,倾囊相授给新人。

  从2006年开始,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每年都有新鲜血液加入,几乎每一个到运检班工作的新人,韩光亮都带过。如今已是公司骨干的李嘉盛,让他印象最深。

  巡线工作业的地方地形复杂,有很多地方车辆都无法到达,工人们需要扛着各种器械徒步前行,为了减少体力消耗,巡线工都不会带太多水。

  2014年的一个夏日,吐鲁番的地表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第一次跟着韩光亮去巡线的李嘉盛忘记了师傅“水要一口一口慢慢喝”的叮嘱,他很快将水全部喝完,结果中暑,韩光亮便将自己的水都给了他。巡线结束后,韩光亮也中暑了,师徒二人相互搀扶着好不容易才走到坐车地点,却被告知车爆胎不能按时来接他们。

  韩光亮知道如果再不喝水他们都会出事,带着李嘉盛找到了一处水洼,简单清理之后,他们便喝了。“听韩老师的话准没错。”李嘉盛感慨,那之后,他跟着韩光亮巡线,绕过泥潭、避过水洼,他更加体会到了师傅平日里事无巨细的叮嘱是多么可贵。

韩光亮是国网吐鲁番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工,他正在巡检路上。 何重凯摄

  用自己吃过的亏,为每一位新人尽快适应工作环境铺路,用自己的“苦”换城市的“亮”,渐渐地,韩光亮两鬓斑白了,身躯看上去也有些佝偻了,可那双眼睛,依旧像苍鹰一样锐利。“30多年,我就干巡线这一件事,能把这件事干好,我就很满足了。”韩光亮说。

责任编辑:余若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