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棉花产业既是新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更是新疆各族棉农致富的富民产业。像尔肯·热衣木这样朴实的农民,在新疆绝非个例,他们坚信,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就能创造幸福生活,好日子没有终点,小康只是第一步。
● 刘晓晓 / 文
春日里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展现出勃勃生机,尉犁县巴西阿瓦提村的棉农尔肯·热衣木正开着拖拉机在棉田里平整土地,为即将进行的棉花播种做准备。
尔肯今年52岁,种植棉花已经19年,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棉农。在此之前,他是个“羊倌”,为了改变一年到头风餐露宿的生活,他曾经营过6年小饭馆,攒下了一些积蓄。
尔肯·热衣木(左)和工人一起检修棉花播种机。公衍卉 摄
2005年,听说种棉花收入不错,尔肯开始尝试。可是从放牧改做厨子容易,从餐饮业改行做棉农却很难。什么时候犁地、怎样播种打顶、什么节点施肥……他一概不懂。不懂就四处请教,不会就一遍遍实践。凭着不怕吃苦的劲头,第一次当农民的尔肯当年种植的200亩地产出了40多吨棉花,收入达到20万元。那一刻,尔肯知道自己改行改对了。如今,尔肯已经成了植棉大户,他家的棉花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400亩,犁地、播种、管理、采收还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年收入也早已过百万。
近年来,新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尉犁县棉花种植逐渐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和数字化发展,“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在全县得到广泛应用,尔肯家的拖拉机上就安装了一套。
“以前施肥、打药、采棉全靠人工,一两百亩地,光种植都要一个月时间,每年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付人工费了。”说起现在的变化,尔肯感触颇深:“给拖拉机装上‘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铺滴灌、覆地膜、播种子、盖浮土,一套种植程序几秒钟便漂亮地完成,400亩地两天就种完了。通过卫星定位,既能减轻驾驶员的工作强度,又能把棉花种子播撒得行行笔直,采收时得心应手又颗粒尽收,减少了浪费。”
作为中国优质商品棉基地,尉犁县棉花种植面积约100万亩。目前,全县已有340台拖拉机安装了“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当地棉农的种植采收方式也早已从小机械(小块地)发展成为全程机械化(大条田)种植,成本和劳动强度降低了,收入却越来越高。
尔肯喜不自禁地说:“现在,我家的棉田打农药都是遥控无人机,到了采棉季,大型采棉机一次就能把棉花采收完,400亩棉田三五个人就能管理过来。”在他的规划下,家里还养了100头牛和400多只羊,盖起了4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和一座518平方米的棚圈,全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干劲十足。
棉花产业是新疆的支柱产业之一,如今正向全产业链迈进。像尔肯·热衣木这样朴实的农民,在新疆绝非个例,他们越来越坚信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就能创造幸福生活。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好日子没有终点,小康只是第一步。
责任编辑:吴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