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好故事丨和田传统木雕技艺新生记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4-04-03 11:54:41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3月23日清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县巴格其镇故城村在木雕机的“嗡嗡”声中苏醒。新疆钟秀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生态手工艺品生产基地,吾斯曼·米吉提坐在木墩上,手拿斧,手压紧木坯,一下一下地凿着……

3月23日,新疆钟秀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生态手工艺品生产基地,吾斯曼·米吉提坐在木墩上,右手拿斧,左手压紧木坯,凿制木铲。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67岁的吾斯曼是巴格其镇达尼什村村民,一位木雕匠人。七八年前,因为做的木雕产品没什么销路,他不得不把陪伴他多年的“老伙计”——斧头、圆铲、锯子收起来。2021年,吾斯曼重拾尘封已久的木雕技艺,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过越甜。“我做的木勺、木铲卖到了全国各地,有的还出国了。”

  传统木雕技艺何以大放异彩?

  2020年底,依尔夏提·依不拉音与妻子迪丽努尔·依斯坎旦来到和田团城旅游时,看到了用核桃木做的锅铲。“咱们在乌鲁木齐找了那么久,没想到和田能买到。”迪丽努尔边说边拍了一段视频发了朋友圈。这条朋友圈火了。

  “有很多人留言,询问怎么购买。”迪丽努尔说,木铲与不粘锅搭配不伤涂层,自己跟身边朋友都喜欢,有那么多人咨询,不妨先做直播卖卖看。随即,夫妻俩开启了寻找手艺人、了解和田木雕技艺之旅。3个月的时间,夫妻俩跑遍了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策勒县的乡镇村落,发现历史悠久的和田木雕技艺,曾经一直是当地手艺人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之一,却因产品及销路单一导致产业式微,为了生计不少手艺人不得不转行,传统手艺走到了失传的边缘。

  在拜访手艺人、寻找货源期间,依尔夏提了解到木碗在当地被称为“阿亚克”,而在巴格其镇有一个“木碗村”,当地家家户户都以制作木碗、木勺为营生,这些木雕手艺人也被当地人称之为“阿亚克其”。吾斯曼就是依尔夏提请来的“阿亚克其”。

  2021年初,依尔夏提成立了新疆钟秀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入驻和田地区(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该中心工作人员帮他们注册了营业执照,提供了办公室,电商培训讲师对他们进行了抖音直播带货、短视频制作、产品上架等一对一实操技能培训。“那时,我们注册了抖音账户,通过直播销售核桃木碗、木勺、砧板等传统手工艺品,每天有二三百个订单。”依尔夏提回忆道。

  直播带货事业逐渐步入正轨,但新问题也来了。

  依尔夏提告诉记者,每一件木雕产品从木坯到成型,周期很长,通常切割好的木坯需自然阴干一年,才能上机床旋制,再搓油、阴干。直播了3个月,他们把认识的手艺人家中存货卖完了,补充货源得等两三个月,加之收购的有些产品因质量不过关,导致客人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变形,得打电话解释、重新发货。“我们下定决心从源头做起,自己收集原料,自己加工生产销售。”他说。

3月23日,新疆钟秀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生态手工艺品生产基地,年轻的手艺师傅在制作木雕产品。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2021年7月,依尔夏提在巴格其镇巴扎博依村建了第一个生产基地,聘请了设计师、运营及6位木雕传承人。木碗、木勺、木铲、砧板、木盘、木盆、调料盒、茶叶罐……有了生产基地后,产品种类也从以前的4种增加至四大类20余种。眼见基地生产的各类产品销售日渐火热,依尔夏提决定注册品牌。“和核木睦·祖尔琪”应运而生。

  “这个品牌名挺长,客户能记住吗……”

  “‘和核木’,是和田的核桃木制作而成的意思,‘睦’是各民族和和睦睦、相处融洽之意,加上‘祖尔琪’,这是妹妹的名字,有地域特点。”没等问完,依尔夏提这样自豪地解释,“就是想通过打造品牌,让木雕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用起来传下去。”

  为提高木雕技艺产品含金量,依尔夏提带着手艺人不断创新,将艾德莱斯花纹刻到木盘木碗上;为了让顾客能感受到每一位传统手工艺人的匠心,还将制作者的名字刻到每一件木制品上;坚持每天直播三四个小时,用心讲解产品制作过程、用途特性。在他们的努力下,每天直播销售额2万元左右,最好的时候4万至5万元,各类产品畅销疆内外,远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

3月23日,新疆钟秀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生态手工艺品生产基地,依尔夏提与妻子迪丽努尔在直播。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摄

  “我们28个人的团队每天坚持直播,是为了让手艺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让走出‘深闺’的传统手工艺‘火’起来。”迪丽努尔说。

  正值核桃春季管理疏密关键时期,依尔夏提又开始了新的忙碌——收购原料。“今年要储备1000多吨核桃木,这是过去三年原料总和的两倍还多。”依尔夏提说。

  面对未来,依尔夏提有很多想法:把生产基地打造成旅游景点,引进和田地毯、艾德莱斯绸、奎牙小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来和田旅游的游客体验古老技艺的魅力。

  春日的故城村,散发着泥土的芬芳。走进去年3月建成的生产基地,后院堆着刚收购的核桃木原料,阴干房里切割好的砧板码放整齐,杏树前的直播声、开料锯的切割声、圆铲的刮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和谐幸福的交响乐……

责任编辑:刘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