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立身之本,守信是立业之基。新发展格局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任华 / 文
“没想到这么快就修复了信用,企业经营活动不再受限了!”5月8日,新疆某文化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勇刚打开电脑,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新疆),根据要求填写了企业信息,上传了相关材料,并通过法律知识考试,很快便拿到了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决定书。
诚信是立身之本,守信是立业之基。新发展格局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治区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帮助企业修复信用等一系列举措,打造了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和亲清有序的营商环境,助力我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差异化监管对诚信企业无事不扰
“以前,我们每年要接受各类检查,分出不少精力应对。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后,我们被划分为B类企业,相关部门减少了检查频次,我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生产中。” 新疆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近年来,“放管服”改革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经营主体数量迅速增长,对市场监管部门监管资源、监管能力、监管智慧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治区文旅厅和市场监管局联合在乌鲁木齐市开展旅行社行业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2022年4月起,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区范围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按照信用风险状况由低到高将企业分为信用风险低(A类)、信用风险一般(B类)、信用风险较高(C类)、信用风险高(D类)四类,并统筹推进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检查对象采取差异化分类监管,对高风险企业提高双随机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信用风险低的企业减少抽查比例和频次,实现对诚信企业无事不扰。
目前,新疆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经营主体信用风险管理全覆盖,还拓展3836户食品生产、232户特种设备和290户知识产权企业专业领域分类监管模块。
去年,我区减少重复检查16147户次,信用风险较高的企业问题发现率42.7%,进一步提升了监管精准度。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监管处处长陈志辉介绍,我区还探索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拉玛依市等地进行信用风险重点领域分类监管培育试点。巴州以“通用+专业”模式,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开展双随机抽查任务151个,问题检出率13.7%。克拉玛依市结合食品生产企业静态风险因素、动态风险因素与通用信用风险因素,对全市26家在产食品生产企业科学划分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实施了差异化监管。
构建高效便捷信用修复机制
近日,巴州某农牧业发展公司准备与北京一家企业开展牛羊养殖合作时,发现公司因连续三年未年报被依法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而无法签约。在巴州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公司通过信用修复“快车道”被移出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合同签约也如期进行。
“修复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恢复信用的途径。今后,我一定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信用。”该公司负责人说。
信用对企业至关重要,失信企业可能面临限制申请贷款、限制招投标、限制市场准入等限制措施,影响自身的发展。
为了帮助企业减轻因失信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高效便捷的信用修复机制,多措并举帮助经营主体修复信用,同时还不断创新企业信用修复模式,实行了“四个一”服务措施,即“一键推送、一张流程、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信用修复服务模式,帮扶企业重塑信用。
去年,自治区出台《加大信用服务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通过支持失信企业修复信用等10项举措,构建信用监管长效机制。今年年初,又出台《关于推进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推进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管理、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共享等23条举措,扎实推进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帮助更多企业激发活力。
为帮助经营主体防范化解失信风险,提升经营主体诚信水平,市场监管部门还用好新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监测分析发现突出信用风险,为经营主体发布信用风险提示和指导,对信用风险较高的经营主体进行警示提醒,将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
到目前,新疆累计帮助55万余户经营主体修复信用,以信用“软实力”持续激发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动能。
“码上诚信”促企提升信用水平
5月10日,在新疆汇嘉时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库尔勒购物中心餐饮区,前来就餐的陈丽用手机扫了扫某商家柜台处摆放的“丝路有信”二维码,商家的基础信息、经营情况和信用状况等一目了然。“这种亮码经营的方式,让人心里很踏实,也为消费者维权开辟了新途径。”陈丽说。
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时代广场推行信用码。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手机扫一扫,诚信全知晓。去年5月,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线“丝路有信”新疆企业信用码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码实时查询经营户基本信息、信用状况、自律承诺、公众消费评价等信息,实现明白消费、自主评价、开展监督、参与监管。经营主体可在线公示法定信用承诺和自主信用承诺,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荣誉、亮责任,做到合法经营、诚信经营,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企业信用码有效运用,打破了线下商家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对消费者来说,能将商家看不见摸不着的信用,转化为扫一扫就触手可及的信息,可以让消费更安全有保障。对商家来说,通过码上诚信,能得到消费者对其诚信的认可,树立良好的信誉。
目前,“丝路有信” 新疆企业信用码系统在全区多地进行了试点,已为12629家企业赋码,包括旅游景点、零售药店、健身房、房屋中介、大型企业、配餐企业、特色乳品企业等多个行业的经营主体。
“企业信用码建设是助力新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有力举措,对打造依法经营、守信践诺的企业品牌,提高经营主体守信践诺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陈志辉说,今年,新疆全面推行企业信用码的应用,不断引导经营主体规范经营,有效提升企业信用水平,推动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孙圆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