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立足资源优势,多方助力,大力推进建设风电产业。随着多个大型风电项目落地生根,新疆正做优做强风能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路径。
● 《今日新疆》记者 龚利/文
新疆是中国风力资源最为丰富且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多年来,新疆的风电产业一直在持续加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新疆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1408万千瓦,同比增长103%,其中风电装机428万千瓦。新疆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占全国比重的一成以上,新增并网规模居全国第一。新疆提前完成国家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中“建设新疆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相关任务。
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风力发电站外景。闫鹏/摄
风电产业长足发展的背后是新疆立足资源优势,多方助力,将“风光”资源高质量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战略谋划。当前,风电产业正为天山南北注入澎湃的“绿色动能”,让新疆的绿色发展更加生机盎然。
抢抓优势 迎风起航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唐代诗人李峤的《风》,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力量。
在新疆,戈壁的风带着沙粒的味道,吹过一望无际的荒漠,悠悠旋转的风车群静静地矗立其中,将生生不息的大风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绿电。
风所到之处,犹如矿藏所在。风力发电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重要的能源技术。
用力学的语言来说,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再转换为电能的一种电力设备。以一台7兆瓦的风机为例,每小时可以发电7000千瓦时,叶片不到10秒就能转一圈,每转一圈就可以发电11千瓦时,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天的用电量。
新疆地域辽阔,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推进建设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形成了风多、风大的气候特点,这里是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资源总储量8.9亿千瓦,70米高度潜在开发量≥200瓦/平方米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7.8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面积20.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15.4%,居全国第二。
在新疆,风能资源富集区主要集中在达坂城、阿拉山口、塔城老风口、额尔齐斯河谷、小草湖、哈密三塘湖—淖毛湖、哈密东南部、十三间房、罗布泊、准东等十大风区。
近年来,新疆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不断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规模化开发建设。“目前,新疆建成了哈密、准东、南疆环塔里木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在建新能源规模超8000万千瓦。”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处副处长郑子雯介绍,新疆正在持续加快建设哈密北、若羌等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借力资源 变风为宝
哈密市位于新疆东部,风能资源丰富,被国家确定为千万千瓦级风电建设基地之一。拥有新疆十大风区中的3个,总面积达5.16万平方公里,在全疆占比66.3%。
2020年,哈密市建成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除哈密市外,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等也建成了百万千瓦级新能源集聚区。
御风而舞,新疆一大批风电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
9月12日,哈密100万新能源项目128台风机全部完成吊装,并网发电进入实质性加速冲刺阶段。该项目属于“疆电东送”主力电源点,并网后预计每年可输送19.35亿千瓦时绿色电能,减排二氧化碳151万吨,建成后将授牌“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地方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250万千瓦风电项目是实现“双千双百双基地”目标、年内建成全疆首个县级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的主体项目。9月15日,木垒县举行250万千瓦风电项目110千伏变电站集控中心封顶仪式,计划年内并网发电。
在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新疆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国内排名前八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包括三一重能、东方风电等在新疆都有投产。
随着三一重能(巴里坤)大兆瓦智能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超长叶片生产基地投产,新疆所用最长陆上风电叶片实现了本地产。近年来,哈密市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14家,风电设备各种零部件本地制造比例在70%以上,成为全国第六大和西北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风变电易,留住电难。不断开工的新能源项目,促进了新能源消纳模式创新。通过加大电力市场化和深化电能替代开拓新能源消纳空间,新疆努力让新能源内消外送齐头并进。
哈密十三间房百万千瓦风储一体化项目运用风储协同技术实现对风资源的最大消纳利用。占地面积约231平方公里,是新疆首个跨地域接入的新能源项目,每年可贡献清洁电力约3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约9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80万吨。
除了通过传统的煤电资源为全国“赋能”外,新疆充分发挥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优势,源源不断为全国输送“绿电”。
截至7月底,2024年疆电外送规模累计72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外送249.4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外送249.4亿千瓦时,相当于可减少标准煤燃烧75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037万吨、二氧化硫6.4万吨,疆电外送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多措并举 乘风而上
新疆在实现“双碳”目标(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过程中,风电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小草湖风区举行了三个百万千瓦级风电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这三大项目总计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总投资近126亿元人民币,预期年发电量约70亿千瓦时。项目竣工后,预计每年可实现标煤节约18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1110万吨,对当地实现低碳转型目标、构建绿色生态体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除了鼓励风电技术创新,提高风电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外,新疆还通过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简化行政审批等方式,为风电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郑子雯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高度,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围绕服务全国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大局,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创造新能源产业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确保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新能源发展再上新台阶。
新能源发电不仅提供了清洁的电力,还成为生产新材料的关键资源。这些新材料随后被应用于新能源设备的制造,从而构建了一个绿色、循环且可持续的产业生态系统。
当前,新疆正利用其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以新能源产业为载体,绘制着一幅绿色发展的崭新蓝图。
责任编辑:刘新草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