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光伏基地项目、完善产业链、大力推进“光伏+”综合利用……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正成为新疆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有效降低碳排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新答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 《今日新疆》记者 任雅文 / 文
茫茫沙漠,一排排光伏板闪烁着粼粼波光,犹如一片蓝色海洋,这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沙漠光伏项目——中国绿发新疆米东350万千瓦光伏项目。项目占地面积约20万亩,总装机容量350万千瓦,年可利用小时数1740小时,预计年发电量60.9亿千瓦时,相当于3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作为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今年上半年,新疆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一,其中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占全疆新能源投资比重超七成,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980万千瓦。
追“光”不停 加快光伏基地建设
雪山脚下、戈壁滩上,乌什县光伏产业园内排列有序的光伏板一眼望不到头,检修人员穿行其中并检查相关设备,确保实现9月30日并网目标。
新华乌什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构网型储能项目负责人李昌权介绍说:“这个项目占地约456.84亩,全站充电一次能满足约30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同时储备电量与相同火电发电量相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9万吨。”
沙漠宽阔无遮挡,对光电生产十分有利。依托年总日照时数超过2800小时、闲置戈壁荒滩丰富等优势,乌什县抢抓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利好政策,将发展戈壁光伏发电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推进光伏新能源建设。目前,乌什县已建成电站9个,装机规模136.5万千瓦,已全部并网投用。
乌什县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是新疆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新疆为保障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顺利推进,不断加强资金、用水、用地保障;在项目审批上大幅简化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新能源项目能够迅速落地。
截至7月12日,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8003.8万千瓦,实现新突破,其中光伏装机规模4203.8万千瓦。
光伏项目在新疆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生长。一个个项目的落地,证明新疆在利用光伏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新疆光伏电站基地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环环相扣 谋划光伏产业发展
在哈密高新区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一家工厂里,全自动光伏支架生产线正有序运转。
哈密石城子光伏产业园一角。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蔡增乐摄
该公司于2023年3月完成一期建设,主要产品是光伏支架及其相关配套零部件,年产能约为10万吨,生产工艺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确保产品质量。今年,公司计划承揽5万吨光伏支架的订单,目前已投入生产。
产业园内另一间公司车间里,一排排硕大的单晶硅炉正全速运转,工程师们穿梭其间查看单晶硅炉运行情况。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已进入稳定生产阶段,单晶硅每月规划产能2500吨左右,年度产能可达2.1万吨左右,产值28亿元左右。
该公司技术研发部高级经理秦现东说:“我们主要生产太阳能光伏板,公司年产60GW(吉瓦)单晶硅拉棒切片一期10GW项目的正式投产,填补了哈密市在单晶硅及硅片领域空白,助力哈密市光伏产业实现从系统应用向产品生产的转变。”
近年来,哈密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光伏新能源产业在科技创新和开拓市场方面持续发力,初步形成“光伏支架—光伏单晶硅拉棒切片—光伏电池—光伏逆变器—风光储能应用”等较为完整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
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里,一家硅基新材料企业所有生产线开足马力,正加紧生产一个超过10亿元光伏组件的订单。通过不断技术攻关,这家企业实现了从原材料石英石到工业硅,再到下游产品太阳能光伏板的研发生产。
该公司事业部总裁瞿龙学介绍说:“通过工业硅、有机硅联动,我们整个光伏产业基地形成强链、补链、增链的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疆设立100亿元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和100亿元人才发展基金,列出产业发展图谱,出台相关政策培育重点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目前,仅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上下游企业已有近百家。
新疆现已形成以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等为主的产品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地之一。
把空白的“链”补齐,将有基础的“链”补强,新疆以全产业链思维谋划光伏产业发展,光伏产业顺势而为、快速崛起,展现出蓬勃生机和强劲动能。
加密布局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在新疆,光伏产业已经融入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今年,新疆提出通过布局光伏项目,进行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座写着“沙戈荒光伏生态治沙示范项目”的光伏电站映入眼帘,光伏板下及光伏电站外围,青黄色的芦苇秆扎入沙土,构成“围棋盘”式的草方格,将黄沙牢牢包围。
沙漠里兴建光伏发电项目已越发常见,排列有序的光伏板可降低风速、抑制沙尘,在发电的同时,光伏板下的土地还能种植优质牧草、灌木等植被或发展养殖。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局面在新疆逐步呈现。
来到库车市,可以看到中国最大规模光伏绿氢示范项目。项目首次贯通了光伏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绿氢炼化等绿氢生产利用全流程,对炼化企业大规模利用绿氢,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制取绿氢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电解水制氢能力达2万吨/年,现场10个储氢罐的储氢能力达21万标准立方米,管道输氢能力2.8万标准立方米每小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5万吨,相当于植树30万棵。
新疆丰富的光电资源为绿氢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绿电保障;绿氢产业的发展满足了工业、交通等领域开展“绿氢”替代、氢热电联供、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现实需求。
“双碳”目标下,丰富的光热资源,为新疆产业绿色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加快建设光伏基地项目、完善产业链、大力推进“光伏+”综合利用……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正成为新疆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力度,有效降低碳排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新答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张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