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祖国,是兵团人的核心追求和政治立场,它植根于兵团精神的灵魂之中。这份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是兵团人建设新疆、守护边疆的坚定信念和生动实践。在他们心中,国土的分量无可比拟,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他们的深情与责任。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国土在我心中”的深刻内涵,用汗水和热血浇灌着这片广袤的土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团结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今日新疆》记者 江玟轩 / 文
“因为一道命令,这些刚从战争硝烟中走出来的军人,征尘未洗又向荒原挺进,就地转业屯垦戍边,把根深深扎在昆仑山下、大漠腹地,把一生献给了祖国边疆……”在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老兵精神展示馆里,讲解员夏天深情地向游客讲述着沙海老兵的故事,把众人的思绪带回到沙海老兵们的英雄岁月。
铸剑为犁 开荒造田
1949年12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奉命紧急进军和田,解放和田。为了尽早赶到和田,战士们选择了最近但也是最艰难的一条路——横穿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他们历时18天,行军790多千米,以坚毅的决心胜利走出“死亡之海”,创造了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行军奇迹,将鲜红的国旗插在了昆仑山脚下。
和田解放后,新的任务很快下达,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十五团留下了一个营战士,成立昆仑农场(今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
1953年,王震将军急令:“十五团驻和田,万不能调。”正因这一纸命令,十五团的战士们集体脱下戎装,就地转业,成为军垦战士,铸剑为犁,开荒造田,建设家园。
军垦战士们秉持“不与民争利”的宗旨,把屯垦点选择在远离村庄的未垦荒原。水到头,路到头,人烟到头,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回忆起当年的艰苦岁月,十五团老战士杨世福说道:“人没地方住,就挖个地窝子,把树干支起来铺上草就是床铺了。没有开荒工具,就用红柳枝编筐,把桑木削成扁担;没有肥料,就到大街上捡粪,到老百姓家里清羊圈。”
在他们披星戴月的劳作下,一座座沙丘变成了良田,一片片戈壁变成了绿洲,他们用史无前例的壮举唤醒了亘古荒原,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边疆。
代代相传 屯垦戍边
“我出生在这里,现在我的孩子、孙子都生活在这里,我们一家四代人扎根在和田。”十五团老战士董银娃的小儿子董万新说:“父亲那一辈老兵常说‘军装脱了,可军魂未丢;老兵走了,但军魂还在。大家把骨头埋在了大漠,把忠诚献给了祖国,无怨无悔’,他们的话一直影响着我们。”
如今,他们一家四代22口人,即使不少人曾走出新疆去学习、工作、生活,但最终多数选择回到和田,回到这个让他们心心念念的地方。
“大哥董万喜在团中学读完初中后,主动报名参军。服役期满后,他坚决回到四十七团,在机修连从事农机修理工作。”董银娃的二儿子董万军说,工作后,大哥为团场各族职工群众提供修理服务,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从不落后。
2005年,董万军回到四十七团承包了土地,种植红枣。2014年,他把十几亩土质肥沃的红枣园低价转让给了连队一名少数民族困难职工,自己跑到沙漠边上承包了一片新开垦的荒地。“父亲教导我们要一辈子不与民争利,我只是在做一件父辈们坚持做了一生的事。”董万军说。
四十七团五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王晓东的曾祖父王学修也是沙海老兵中的一位,“希望你们也能安下心守在这里。”王学修曾这样嘱咐自己的后人。
2018年,王晓东根据当地实际,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合作社职工共同致富。2021年,合作社集体收入达80万元,连队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2021年2月,他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一代代兵团人屯垦戍边,历经七十载春秋,他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建设家园,用行动践行着对祖国的热爱,在沙漠边缘开辟出一片片绿洲,也让自己成为绿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赓续精神 砥砺前行
如今的四十七团高楼林立,道路宽敞,点点翠意汇成片片绿洲。
俯瞰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二连。刘秋月/摄
沙海老兵们将爱国热情内化为信仰,外化为行动,为和田地区的繁荣稳定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他们的精神让人们永远铭记。
在四十七团老兵精神展示馆内,讲解员夏天换上绿军装,戴上耳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谈及放弃在首府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讲解员的初衷,夏天坦言道:“是外公影响了我。” 而夏天的外公王有义正是一名沙海老兵。
2018年的一天,已在乌鲁木齐市工作的夏天,偶然间看到一则沙海老兵的故事,她被故事深深打动,也让她猛然想起了外公。一个月后,她选择回到了家乡四十七团,成为老兵精神展示馆的一名讲解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夏天不断完善讲解词,努力为前来参观的人更好讲述沙海老兵的故事。对她而言,讲解员这份工作责任重大。“当我讲述老一辈人的故事时,他们的生命和精神就用另一种方式在我身上得到了延续。”夏天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沙海老兵虽一个个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热爱祖国、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的精神,依然如燎原之火,澎湃着惊人的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王萌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