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凌云谱新篇

石榴云/今日新疆原创 2024-10-14 19:42:43

  开拓进取,是兵团人的时代风貌和动力源泉。兵团儿女将忠诚的信念转化为一次次勇往直前的开拓行动,他们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开辟出了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绿洲,建造了繁荣兴旺的田园式家园。历经挫折与考验,兵团人开创了新疆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商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先河,在天山南北绘制出一幅幅气势恢宏、绚丽多彩的壮美画卷。


  ● 《今日新疆》记者  龚利/文

  挺进!挺进!向沙漠戈壁挺进!

  一部兵团建设发展史,就是一部兵团人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创业史。

  创业初期,军垦战士们以困难面前不低头、敢叫戈壁变良田的意志与决心,在戈壁荒漠上描绘美好蓝图。他们献青春、献终生所憧憬的未来,正是我们触手可及的今天。

  两手空空、白手起家。昔日荒无人烟的“沙井子”,如今已成为粮如金、棉如银的“金银川”,一如他们当时期待的那般美好。

  挺进,向戈壁荒原开战

  今年99岁的老党员白玉伦,曾是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一营机枪连的一名战士。1949年,白玉伦和战友们接到上级命令,随王震将军挺进新疆!

  跋山涉水,餐风饮露。白玉伦跟随部队历时49天、行程4347公里,终于抵达阿克苏地区的“沙井子”。

  “沙井子”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天山支脉喀拉铁克山南麓,是我国沙尘暴高发区,条件十分艰苦。据传,以前过往此地的商贾们在极度饥渴之际,曾奋力掘井以求水源,却仅挖得流沙一片,故得此地名“沙井子”。

  茫茫戈壁、风沙肆虐,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野兽看见我们,哗啦啦全跑了。突然来一群人,连野兽都吓坏了。”回忆起那时的场景,白玉伦笑了。

  1950年,部队在阿克苏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提出“发扬南泥湾大生产的光荣传统”“由战场立功到生产立功”等口号。白玉伦的战友刘聪普还记得,战士们表决心时说,“用双手打垮了反动统治阶级,还要用双手建设新中国。”

  “沙漠白天很烫,黑天很凉,绿洲春天很美,秋天很忙。”《边疆》中短短两句歌词,唱出了军垦战士们挥汗如雨但初心如磐的坚韧执着。转战数万里的战士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拉开了屯垦戍边的序幕。

  开发,于荒芜之地筑起城市之光

  “那时候过得苦,但大家都很乐观。夏天,涝坝水上面飘着羊粪蛋,下面游着小蝌蚪。不小心喝到水中的小虫子,大家就互相打趣‘还有肉哩,运气真好’。”白玉伦回忆说。

  1950年7月,部队遵照上级指示,决定开发“沙井子”。为了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军垦战士们开挖出全长102公里的胜利一渠,灌溉了沿线40多万亩耕地。

  修渠工程伊始,无论是师团领导还是普通士兵,均投身于生产劳动之中。每日晨曦初现,官兵们便抵达工地,他们或挥铲挖土,或推独轮车,或肩挑筐子搬运片石。烈日炎炎下,汗水浸湿了衣背,却浇不灭战士们心中的热情与希望。

  1953年3月,兵团第一师一团正式宣告成立,成为兵团最早的农垦团场。

  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上甘岭打了一个大胜仗,359旅的军垦老兵们以志愿军为榜样,在沙井子垦区也打了一个大胜仗!从1954年到1956年,一、二、三团连续三年取得粮棉大丰收。

  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物质条件的艰苦,没有让军垦战士们退缩,他们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建起一座又一座农场,创造了人类屯田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新开垦的土地上,粮如金,棉如银,金银两色布满川。’当时师部来的文工团编了这样的快板表扬我们。”白玉伦得意地说,后来人们就开始把“沙井子”叫“金银川”了。

  “小学、商店、医院、第一拖修厂是最先出现在这块地面上,准军事化指挥生产劳动,以营为单位分片开荒。而后跟进的是新华书店、照相馆、理发店,适应生产发展和生活需求。还有电影院、戏台的建立,丰富了军垦人的业余文化生活。”白玉伦的儿子白苏波看着眼前繁华的团场,给记者讲述这里最初的模样。

  “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改写了人们对沙漠的看法:不是有了绿洲才有人,而是有了人才有绿洲。”白苏波说。

  荒原变绿洲,是拓荒者倾注汗水与梦想的结果。

  奋进,拓荒者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几十年来,兵团第一师一团金银川镇已发展成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团场。2023年,实现生产总值27.31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南疆团场第一。

俯瞰兵团第一师一团金银川镇一角。资料图片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军垦战士昔日披星戴月、战天斗地的生产场景,如今已变成新时代兵团人满怀壮志、开拓进取的火热场景。

  7月9日,在金银川镇,新疆金棉仓储物流有限公司40万吨棉花仓储一期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人头攒动。该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存储能力为10万吨到15万吨,可实现营收约1200万元到1500万元,预计年末投运。

  夜幕低垂,一团718美食街上,库尔班·赛麦提的烤肉摊前,顾客排起了长队。他兴奋地介绍起自己,作为在这条街上已经卖了8年烤肉的“老人”,好一点的时候能日赚两千多块钱。

  “作为来自于浙江的一名援疆教师,有幸见证了一团的教育发展。现在作为其中一员,我会努力为一团的发展添砖加瓦。”在一团中学举行的第39个教师节庆祝典礼上,浙江省台州市援疆教师齐建平说。

  ……

  以金银川镇的蜕变史为缩影,不难发现兵团的发展史,是一部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史,也是一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创业史。

  “开拓进取,是兵团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兵团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力,体现了兵团人的时代风貌。兵团的发展本身就是开拓进取的结果。”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梁红军说。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傍晚时分,一团中学放学了,寂静的校门口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学生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学楼,兴奋地谈论着一天的趣事和课堂上的收获。

  他们是当年来到这里的那群年轻军人的后代,也是兵团未来的希望。他们享受着父辈辛勤耕耘的果实,也将牢记兵团精神,接续奋斗,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王萌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