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国际机场猛禽驱鸟技术取得突破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4-10-15 21:40:02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曹华报道)记者10月14日从伊犁伊宁国际机场鸟类环志监测站获悉:经过5年探索,科研人员在机场猛禽驱鸟领域取得技术突破,建立了完整的猛禽驱鸟技术体系,实现了航空安全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平衡。

工作人员正在放飞猛禽进行驱鸟。唐桂摄

  鸟击防范是世界航空领域公认的安全难题,受鸟类迁徙及其生活习性的影响,鸟击具有突发性、季节性等特点,轻则可能导致航班延误、返航等,严重时还会造成飞机损坏,酿成事故。

  伊犁河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近年随着生态环境改善,前来栖息的鸟类不断增加,这给机场鸟击防范带来较大压力。为了保障航空安全,2019年,伊犁伊宁国际机场开始探索猛禽驱鸟技术体系研究,利用猛禽在鸟类食物链当中的顶端优势,将救助的一部分挂网猛禽通过训练投入到机场驱鸟工作中,实现了猛禽获得、训练、工作、放归自然四个环节贯通,形成了技术稳定、操作性强、可复制的技术规范体系,为全国机场防鸟击工作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传统的声光电驱鸟由于受生物适应性影响,需要不断更新设备,不仅投入大,效果也不佳。”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新疆机场集团伊犁伊宁国际机场鸟类环志监测站科学总顾问、站长牛忠泽说,猛禽驱鸟是生物驱鸟方式,可以有效驱赶小型鸟类,具有对环境友好、可持续性强的特点。目前,我国猛禽驱鸟缺乏成熟技术体系支撑,尤其是在猛禽的训练和安全回收等核心技术存在空白,许多机场只能从国外引进猛禽,成本较高,无法支撑猛禽驱鸟技术在国内推广。

  “经过探索,我们已实现了猛禽驱鸟三项技术突破,建立了成熟的技术体系。”牛忠泽说,一是建立了科学的猛禽训练体系,确保猛禽听从指令随时放飞和安全回收。二是实现了猛禽驱鸟成本的大幅下降,猛禽来源于机场防鸟网被困鸟,经过2周-3个月的训练即可投入工作,投入小,操作性强。三是实现了航空安全和野生动物保护的平衡,猛禽使用一年后就放归大自然,从救助、工作到放飞形成了良性循环,人与鸟和谐共生。

  目前,伊犁伊宁国际机场鸟类环志监测站有猛禽23只,其中工作猛禽10只,包括红隼6只、雀鹰2只,燕隼1只、褐耳鹰1只,其余为受训猛禽和科学实验用猛禽,建立了从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到数据积累等各个环节贯通的猛禽驱鸟技术体系,为后续在全国推广打下基础。

  2024年5月,伊犁伊宁国际机场鸟类环志监测站鸟击防范环志技术被民航总局机场司确定为全国民航技术标准。

责任编辑:孙圆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