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帛宇
一个西瓜卖到100元、食用菌一年销售收入近2000万元、瓜果蔬菜年产值1亿多元……这一切的发生既不是在农业龙头企业,也不是在疆外农业发达地区,而是在地处南疆的喀什地区疏勒县塔孜洪乡。
这些亮眼的农业现代化成绩,让人不禁想走进这里,一探究竟。
百元西瓜供不应求
“别人5角钱一公斤的西瓜夏天愁销路,我们100多元一个的西瓜冬天远销北上广,且供不应求!”10月13日,疏勒县蔬乐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运营部主管侯永芳说。眼下,不是西瓜的种植季,但在疏勒县蔬乐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大棚里,移栽的西瓜长势喜人。
一个藤上只结一只瓜,疏勒县蔬乐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大棚内,西瓜长势喜人。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马帛宇摄
塔孜洪乡干部鲁安君介绍,该示范园由潍坊郭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新疆蔬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建和运营。项目落户以来,企业不断把总部最新研发成果搬到园区,运用于西瓜种植管理上,解决了本地育苗难题,还盖起现代化示范大棚,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加速跑”。
别看只是一个1公斤多的瓜,每个卖价却在100元以上。这里的每个瓜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可以追根溯源。而且每个瓜都凝结了220多项专利和24项标准。技术人员把西瓜种植过程分为270个节点,经过技术改进和精细管理,保证了西瓜品质。
“一根藤上只有一个瓜,是为了让它充分吸收阳光和养分,让它更甜更脆爽。”管理员布哈力齐·斯迪克介绍说。布哈力齐是企业重点培养的技术骨干,现在已经熟练掌握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自动控温、湿度管理以及育苗、嫁接、授粉等种植管理技术,每月工资从2500元增加到4000多元。
企业专门从山东等地聘请24名技术骨干,通过一名党员和一名技术骨干帮带10名就业群众的“一带一、一带多”方式,帮助当地300余名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目前,该园区已建设品种繁育区、新品种新技术集成展示区、设施西甜瓜高标准种植区等,培育出喀什红系列——“早春蜜1号”等5个品种,还储备西甜瓜种质资源538种。年产瓜果及蔬菜6500余吨,年产值7200万元。此外还配套建设果蔬产业综合运营服务中心和加工仓储物流区,落地了中国蔬菜协会信息中心、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并建设疏勒县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为喀什地区果蔬产业提供全过程服务。
食用菌“种”出研学基地
除了反季西瓜畅销,塔孜洪乡的食用菌研学旅游基地同样吸引人。
走进疏勒县鲁疆情食用菌生态科技示范园,像走进了食用菌的探秘花园。这里各类食用菌像一朵朵独特花朵绽放着别样光彩,展厅里不仅有灵芝、松茸、黄金菇等珍贵品种,还有黑白木耳等18个常见的食用菌品种。
鲁疆情食用菌生态科技示范园大棚内工作人员在检查白木耳菌包。鲁安君摄
“最初我只是觉得这里农户家散种的木耳比较好,时常过来收点干货,后来有了好政策就寻思着过来试种。”鲁疆情食用菌生态科技示范园董事长韩文良说。
韩文良曾经是一个跑遍全国各地的收货商,最初看中这里的水土环境比较有利于菌类生长,且气候干燥有利于菌类自然晾晒风干。后来了解到援疆企业落地的优惠政策后,双方达成合作,筹集援疆资金等6000万元,企业又自投1800万元,共建厂房1.2万平方米、玻璃温室一栋和标准化生产大棚26座。
“援疆企业落地为我们帮助农户增收致富提供了更多路径。”塔孜洪乡党委书记于文虎说,企业有成熟的技术和市场运作能力,招引这样的企业落户,一方面解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
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所生产的产品也源源不断地销往北上广等城市。如今又建成了食用菌研学教育基地、食用菌科普实践馆,已被认定为自治区研学基地,并已获批3A级旅游景区。
据介绍,基地每年接待8000余名中小学生、返乡大学生等在此开展科普研学活动。目前该基地产能在600吨左右,销售额达2000万元。为了延链补链的需要,企业新引进了两条食用菌深加工生产线,即将推出香菇酱、木耳脆等精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扩大产值。
偏僻小村吸引10万游客
一山一水农家饭,一竿一线乐悠悠,这是塔孜洪乡尤喀克其盖图克村蝶变展新颜的真实写照。这个村地处伽师河古河道,拥有1000多亩水域,过去这里主要依靠传统畜牧业,如今依托新兴产业已成功举办两届全国钓鱼锦标赛。
2021年,由山东援疆招引威海钓具企业——新疆宝飞龙户外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落地疏勒县齐鲁工业园区,在该企业的联动下先后有11家企业在园区落地,形成了一个钓具全产业链商圈。
“近水楼台先得月,何不借势打造一个喀什旅游半小时经济圈呢?”于文虎说。
按照疏勒县“一园区一企业,一企业一品牌”的农业产业园区布局,当地趁热打铁,由政府与企业共同筹集3780万元,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建设了国家级标准钓鱼池,并与中国钓鱼协会签订合作协议,每年在此举办两次国家级赛事,扩大影响力。
2023年这里成功举办了“全能王”全国钓鱼锦标赛,这是国家级品牌垂钓赛事阔别15年再次走进新疆;2024年赛事再次举办,接待疆内外游客约10.2万人次,打响“大美喀什·游钓疏勒”的金字招牌。
今年6月,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授予疏勒印象垂钓中心“中国钓鱼运动基地”称号,这里成为全国第五个、新疆首个国家级钓鱼运动基地,慕名而来的钓鱼爱好者越来越多。
10月13日,游客在位于疏勒县塔孜洪乡的国家级钓鱼运动基地垂钓。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帛宇摄
为了满足游客需求,当地又通过盘活农户闲置房屋土地带动就业、年底分红等方式,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发展,建设了渔里宿集、农创市集、农家乐等。
“把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我的家乡还会变得更美!”返乡创业大学生凯代尔·尼沙说。近期她所在的“渔里宿集”就要开业了,这让凯代尔满怀期待,因为她眼看着舅舅在配套建设的农创市集开了一家特色餐厅,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傍晚时分,鱼池旁依然“驻扎”着许多钓鱼爱好者。不远千里从河南前来垂钓的游客卢东亮说:“钓鱼十多年了,也去过很多地方,这里风景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人也很热情,以后会常来!”
当地还不断延伸垂钓产业链,上游以疆南渔村带动水产养殖、特色采摘等,丰富景区新业态,提升农业、水产养殖业附加值;下游打造民宿、农家乐,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和增收路径。如今该村村民收入已实现三级跳,2024年人均纯收入预计将达2万元,村集体收入也有望突破百万元。
未来,当地将持续挖掘“产学研教、农文体旅”一体化发展潜力,继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深化特色发展路径,推动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梁丽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