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在传承发展创新中绽放光彩

石榴云/今日新疆原创 2024-11-25 17:30:25

  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品牌影响逐渐提升,产业带动日益凸显,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和田地区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在现代产业发展中迸发出强劲活力,前景广阔。

  ● 《今日新疆》记者  宋洁云 / 文

  中医药(民族医药)是中华医药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和田地区是维吾尔民族医药学的重要发源地,也是维吾尔医药研究的主要基地,这是和田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有优势。近年来,和田地区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正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为基础,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探索传统民族医药智慧在保护传承中与现代医疗技术融合发展途径,扩大药材种植规模、壮大道地药材资源优势,着力推动中医药全链条加速提升,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步伐,让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在传承发展创新中绽放出夺目光彩。

  传统智慧的现代光芒

  传承好,才能利用好。

  “和田地区是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千百年来中医医学理论与新疆丰富的物产、文化在此充分交融,并不断吸收古希腊、中亚、阿拉伯等地区医学精华,结合当地百姓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应用植物、动物、矿物防病与治病的实践经验和生产技术积累的丰富经验,逐渐形成了以火气水土四大物质学说为理论核心、独具特色的中医药(维吾尔医药)学。”介绍起和田地区中医药(民族医药)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新疆中医药(民族医药)和田中心董事长张鸿滔滔不绝。

  在新疆中医药(民族医药)和田中心中医药(民族医药)展示馆,琳琅满目的中草药图谱和详细标注名称、特性、功效的中草药标本令人目不暇接。伴随着张鸿的讲解,从中药材种植、采摘、炮制方法,到新疆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历史渊源、理论体系、诊疗方法一一精彩呈现,令人无法不震撼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丰富的医学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如今,这些传统医学智慧被吸收传承,正在更好地助力现代医疗服务。自2023年12月12日,新疆中医药(民族医药)和田中心的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门诊正式运行以来,慕名而来治疗皮肤病(白癜风)、心血管疾病、妇科病和类风湿等疑难杂症的患者络绎不绝。

  “我们依托和田市维吾尔医医院开设了这个特色门诊,邀请了地区有名的中医药专家轮流坐诊。”张鸿介绍。

  当地还顺应群众期盼,全力促进医养融合,建立起以地区维吾尔医医院为龙头、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多层次一体化四级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和田市卫健委党组书记李波介绍,为传承好中医和民族医药传统理论,当地一直在发掘整理和田的民族医药相关理论,并不断加强对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疗法的保护研究,加大对特有且疗效较好的中医药(民族医药)方剂的开发推广。

  新疆中医药(民族医药)和田中心还建立了新疆中医药(民族医药)药材可视化信息库,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中医药信息的整合和传播,所有的药材从生长过程到药效作用正在逐步实现数字影像化。

  壮大道地药材资源优势

  药材好,药才好。

  和田光照时间长、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孕育出于田玫瑰、和田大芸(肉苁蓉)、天山堇菜、皮山雪菊等丰富多样的中药材,且普遍品质优良、有效成分含量较高。据统计,当前和田地区共栽培中药材200余种,野生药材达600余种。道地药材资源丰富,药材种植潜力巨大,是和田地区中医药(民族医药)蓬勃发展的深厚根基和显著优势。

在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田县分公司清洗切片生产线上,工人在挑选用于切片的肉苁蓉。谢龙/摄

  眼下正是肉苁蓉采挖季。11月1日,在于田县管花肉苁蓉栽培试验基地,望不到头的红柳林迎风摇曳,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刨开沙土,一根根泛着褐色光泽的“沙漠人参”肉苁蓉便显露出来。

  目前,和田地区是全国最大的管花肉苁蓉人工种植区之一,种植面积已达34万亩,其中于田县肉苁蓉种植面积达21.4万亩。当地政府鼓励村民利用风沙前沿的低产田种植红柳等生态林,并在红柳、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已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无公害化的良性发展模式。

  近几年,借助援疆省市的力量,和田还尝试了很多新品种药材的种植。在皮山县藏桂乡英吾斯塘村的新疆徽岳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徽岳记”)瓜蒌产业种植基地,戈壁滩上1.2万亩藤架上的瓜蒌也到了丰收期。瓜蒌的果实、果皮、根均可入药。徽岳记开展了先进栽培技术、组培苗脱毒技术、荒漠节水滴灌技术、耐盐碱基因筛选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攻关,解决瓜蒌扎根皮山的技术问题。

  徽岳记总经理张雷雷介绍:“皮山县的沙壤土和光照、干燥气候、少虫害等优势,瓜蒌生长情况令人惊喜,一年生的瓜蒌根可达到国内其他省市两三年的品质。”目前,该公司已形成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并规划分三期建成全国最大的瓜蒌生产基地。

  近年来,和田地区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提升规范化种植能力,中药材质量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据统计,目前,全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其中肉苁蓉、玫瑰花、万寿菊、红花、小茴香、板蓝根、甘草、瓜蒌、雪菊、枸杞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千亩以上,已建成18个中药材定制药园,药材产值达1.5亿元。

  医药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力

  好药材,带动好产业。

  每天天快黑时,于田县道地中药材交易市场便热闹起来,白天农户们忙着在沙地里采挖肉苁蓉,此时纷纷来到这里售卖。该市场已入驻商户59家、合作社27个,建有烘干房45座。

  如今,和田市中国维吾尔医药交易中心和于田县中药材交易市场等龙头规模化交易市场已具雏形,进一步畅通了中药材销售渠道。

  创新与延长产业链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力量。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和田地区着力推动中医药全链条加速提升、全过程质量管控、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构建从种植、加工、交易、研发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和田地区已建成和田市、洛浦县2个中医药产业园区,引进新疆新维制药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药企落户,拥有国药准字号药品12个,产品涵盖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等多个系列。

  “一杯喝尽健康,一杯感知和田。”在新疆中医药(民族医药)和田中心的玉都草集“四物维茶”奶茶店,独特风味的奶茶让游客惊喜不已。“中医药+文创”的创新思维,让奶茶与和田传统维吾尔药茶擦出了火花。依据药食同源的理念,采用和田当地药材研发的中草药奶茶具有养胃、美白、暖宫等养生功效。既保留了药材的有效成分,又提升了口感与便捷性,不仅让中药茶饮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让中医药“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

玉都草集“四物维茶”茶包。资料图片

  “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是和田地区的一张名片,我们将围绕‘中药材+深加工’‘中药材+旅游康养’等理念,不断延链补链强链,造福当地百姓。”张鸿说。

责任编辑:孙圆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