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马帛宇报道)2月18日,记者从新疆畜牧科学院获悉:2024年5月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四种新疆牧草种子已“荣归故里”,即将解封试种。
这是新疆牧草种子首次登上月球,也是人类第一次将牧草种子送上月球。
经公证处封存于证物袋“荣归故里”的四种新疆牧草种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马帛宇摄
本次搭载的四种新疆牧草种子分别为骆驼刺、和田大叶苜蓿、新疆大叶苜蓿、新牧4号紫花苜蓿,均具有耐盐碱、耐寒耐旱等特点。其中,骆驼刺属半灌木,营养价值较高,种子含油量高,属药食物资源,在恶劣的生态环境中适应性强,对抑制草场退化、减轻干旱荒漠农区绿洲的盐渍化及沙化、保护及扩大绿洲等起着重要作用;新疆大叶苜蓿则是一种优良的地方苜蓿品种,在常规管理条件下,其寿命可达到50年以上,且耐衰老,高产期达10年以上,产量较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新疆牧草种子奔赴苍穹,已不是第一次。2022年6月,新疆已有四种牧草种子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启动了耐盐碱耐寒耐旱牧草空间搭载实验。
“航天育种给新疆牧草育种带来新的巨大机会。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新疆牧草种子,返乡种植后有一些已展现出明显变化:产量明显比普通种子提高了三分之一,也更耐寒。”耐盐碱耐寒牧草空间诱变育种及分子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郑文新说,课题组正在通过航天育种加生物育种加人工智能等技术组合,加快培育品质更优良的牧草新品种。
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四种新疆牧草种子放大标本图。新疆畜科学院供图
目前,登月归来的四种饲草种子即将进行解封试种。畜牧科技工作者将在未来两三年内,继续分析返地的牧草种质资源,对筛选出的优异株系进行扩繁。经过至少三代以上选育,变异性状将稳定遗传,进而培育出品质优良的牧草新品种。
据了解,新疆草原面积达7.8亿亩,位居全国第三。同时新疆是我国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地区,盐碱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盐碱土地面积的1/3。优良牧草种子的培育和利用,无疑将对新疆乃至全国发展畜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阿丽米热·艾斯卡尔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