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忘本,更不能回家” 一纸家书牵起新豫两地思念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5-04-03 10:28:58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阿丽米热·艾斯卡尔

  “我觉有家信来家,亦如同我之回来一样。”清明前夕,一封特殊的家书经新疆哈密、浙江宁波两地联动修复,跨越千里送还给远在河南省许昌市的家人手里。

清明前夕,被修复完整的袁松鹤烈士家书送还给烈士家属手中。周艳芹供图

  1950年2月,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军十六师46团一营一连连长袁松鹤,在前往新疆途中写下这封家书,寄往家乡河南许昌。泛黄的信纸,密布的字迹将往事娓娓道来。“我不能忘本,更不能回家,我要成为一个革命职业家,以上的话,假若是思想落后不开的人听到之后会伤心,谩骂他的儿子不孝的。”信中,他以“不孝”二字表达自己炽热的家国情怀。“父亲在医院休养数月,现在身体还原否?桂芳结婚了没有?爱芳他们都还称善……”细致入微的问候尽显对家人的牵挂,质朴又动人。

  他在家书末尾写道:“我们就向新疆开拔,我异常的好,请勿念。古历十二月十八。我抵新后再告慰。”查询日历后得知,家书上写的古历十二月十八日正是1950年2月4日。两个月后,也就是1950年4月,在新疆哈密剿匪战斗中,袁松鹤壮烈牺牲,年仅29岁,后安葬在哈密烈士陵园。

  然而,这封家书在岁月侵蚀下早已破损不堪,但其中的思念依然清晰可触。

袁松鹤烈士家书一角。周艳芹供图

  袁松鹤牺牲后,其家人寻墓多年未果,这封家书便成为家人寄托思念的珍贵信物。哈密烈士陵园园长周艳芹介绍,这封家书起初由袁松鹤烈士的父亲悉心珍藏,时光流转,这封承载深厚情感的家书,如同传家宝,后来交到了烈士侄子袁一凡手中保存至今。2021年,袁松鹤的妹妹袁爱香在中华英烈网找到了哥哥的名字,在家属陪同下袁爱香从河南许昌来到哈密烈士陵园,在英名墙前与哥哥相认。

  2024年年初,袁爱香委托周艳芹,想要修复这封家书。2024年底,周艳芹经孙嘉译“我为烈士来寻亲”项目,联系到浙江宁波财经学院“我为烈士修遗物”团队,开启了一场为烈士修复遗物的暖心接力。周艳芹回忆看到家书时的心情,万千感慨涌上心头:“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位心系国家的伟大战士,也是一位时刻牵挂家庭的普通人家的孩子。”

修复后的袁松鹤烈士家书。周艳芹供图

  清明前夕,这封饱含思念的家书修复“归乡”,思念再次得到延续。“修复它是对烈士家属情感上的弥补,更是对那些先烈、英雄的缅怀,也能让后辈了解历史的厚重,铭记他们的无私奉献。”周艳芹说,会加紧步伐全力推进烈士寻亲工作,争取为更多烈士找到亲人,同时加大力度帮助烈属,让他们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责任编辑:陈宇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