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从老小区到好小区,春风巷里的民生暖风,让居民生活“旧地升温”。
●《今日新疆》记者 李林淼/文
4月21日,落日西斜,放学回来的孩童嬉戏打闹、长椅上的老人边聊天边看顾稚童玩耍、归家的上班族步伐轻快……原本安静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春风巷小区,热闹了起来。
改造后的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春风巷小区,新施划的泊位线整齐划一。张冬梅/摄
这个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小区是居民温暖的家。得益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新铺设的道路让出行更便利;更换一新的地下管网打通水气暖的“任督二脉”,确保使用的稳定高效;物联网水、电、气表的迭代让生活更“智慧”……从老小区到好小区,春风巷里的民生暖风,让居民生活“旧地升温”。
改造跟着居民需求走
春风巷由10个分散的院落组合而成,900余户、2000多名居民共同组成一个大社区。自2019年起,各项改造政策陆续落地小区,改造后的小区不仅“颜值”提升,“肌体”状态也更为年轻。
小区怎么改,居民说了算。
春风巷地处乌鲁木齐市闹市区,10多个院落挤在一个街巷里“各自为政”,院与院之间重重围栏,导致中间道路狭窄,若是遇到双向来车,对司机来说真是重重考验。各院落院子狭小,装不下孩子放飞的天性。为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与居民协商后决定拆墙并院,集零为整。拆除围栏围墙期间,小区内的违章建筑也一并拆除,释放了不少空间。新规划的停车位,让居民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安装齐整的健身器材,方便了居民锻炼身体;孩子们玩耍的空间也更大了,很多居民表示视野一开阔,心都跟着敞亮了。
与很多老旧小区一样,春风巷同样面临设施陈旧、线路老化、屋顶渗漏等问题。居民说买水买电老是跑上跑下不方便,智能物联网设备安装到家,一部手机全部搞定;居民说冬天太冷,保温层立马安排,老房子穿上了“新棉袄”;顶楼居民说外面下雨家里也跟着遭殃,楼顶防水立刻重做……地下管网重新铺设,群众水电气暖用着更舒心、更安全;院内路面重新平整硬化,小区环境更加整洁;小区活动室一并翻新,居民组织活动也更起劲。
当居民需求与改造标准相矛盾时,项目改造方也会充分考虑居民需求,进一步优化改造方案。楼体外立面改造时,为了让整栋楼更加美观,需拆除居民自行安装的参差不齐的室外窗台。居民纷纷表示:虽然它不好看,但我们很需要。综合考虑后,制式统一、齐整的新窗台替换了参差不齐的老窗台,室外窗台得以保留。
群众的心声,随着项目的落地,变成一件件实事。小区从里到外焕然一新,过日子就是得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多方携手解决改造难题
小区改造并非一帆风顺。当工程进展如火如荼,所有项目有序进行时,春风巷的文艺路76号院与电信7号院地下排水管道更新却出现难题。
春风巷地势自下而上,两个院子落差5米,楼与楼间距5米多。按常规操作,更新地下排水管就得挖开路面,高低落差增加了挖掘难度,且较近的楼距也给施工造成安全隐患。
天山区建设局重点项目指挥部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室负责人刘峰回忆说:“我们挖开一截排水管做评估,高低落差加上排水管本身掩埋的深度,已是超深作业,属于危大工程,必须沿边缘做足够的边坡避免土层塌方,楼房间距不满足施工条件,强行施工,土层垮塌,势必对临近住宅楼结构造成破坏。”
基于此,地下排水管的更新随之搁置,成了改造中的一大遗憾。2024年,社区人员对小区设备例行检查时,发现两个楼间的路面有轻微下沉,迅速上报相关部门。经专业人员判断,应是地下排水管使用年限过久,已发生渗漏,渗水导致土质疏松,进而引发路面下沉,地下排水管改造刻不容缓。
刘峰找来项目的设计师、工程监理、建筑专家,建楼施工方、水业、地勘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也一并到场。众人反复勘察,反复论证,一套可解燃眉之急的改造方案终于落地——排水管线重新绕路改线,避开易垮塌危险区域与其他楼栋排水管并线,并扩大排水管管径,满足并线后的下水需求。同年7月,施工队再次进入小区,仅20天时间,困扰两个院子的排水问题终于彻底解决。
刘峰说:“遇到问题时,我们常常问自己,是不是所有的办法都想到了、都想尽了?如果我们自己住在这样的小区,是否觉得舒服且心安?”
变的不只是环境
改造后的春风巷,引进新的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在社区与物业的共同努力下,小区完善了肉店、菜店、超市、居民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同时还运营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提供助餐、助浴、托养等服务。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社区共同参与小区日常管理,从改造阶段的“谁来改、改什么、怎么改”,走向后续成果巩固的“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让小区从焕新到“长新”。
张新泉是小区的老居民,也是业主委员会的一员:“最初物业进来大家都有顾虑,认为物业就是来收钱的。后来我看到物业工作人员带着钢丝球,一点一点清理楼道沉积已久的污渍,他们真的是来做服务的,让我也意识到翻新的小区要一直保持下去,需要大家的努力。”
小区合并前,有的院子由单位管理,有的院子由物业管理,有的院子由社区代管,加上又属于学区,很多住户三年时间来了又走,管护一直不到位。为了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社区成立了“春风法韵传声队”“春风便民服务队”等志愿者服务队,发动居民参与到小区的治理中来。
在春风巷,在法院工作的居民在参与社区普法工作同时,还帮助协调解决各类纠纷;家里线路坏了不用愁,小区五金店店主自有两把刷子;居民、物业、社区共同组成的清扫队,让居住环境不留死角。社区干部经常组织各类融情活动,让居民在来来往往间情感更加密切。以往关起门来过日子的居民,也开始积极参与小区的各项治理工作,居民、社区、物业形成合力,共同为小区的和谐与“长新”贡献力量。
在春风巷,改造工程不只拆墙并院,还拉近了居民心与心的距离,扮靓的不只是环境,还有居民的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余若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