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的壮阔版图中,新疆理工学院正以坚实的步伐,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2025年2月5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24年第二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结果,新疆理工学院顺利通过评估。这一成果的取得,是学校自2019年转设为自治区直属公办本科高校以来,在教育教学领域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新疆高等教育事业尤其是南疆理工科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鸟瞰新疆理工学院(2024年6月19日摄)。
以评促建提质创优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是教育部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质量的全面检验,涵盖办学定位、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建设、质量保障等核心指标。
作为阿克苏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高校,新疆理工学院从转设之初就明确了“办好南疆高水平、理工学科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校,建设南疆知识、人才、技术与文化高地”的发展定位,确定了“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适应能力过硬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校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2022年,学校开启“迎评促建”三年攻坚行动。新疆理工学院党委对照评估标准,从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关键环节入手,逐项梳理整改短板不足,科学制定方案,有条不紊推进规范化建设,对标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全面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建设,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凝心聚力,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为顺利通过合格评估做了充分准备。
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在新疆理工学院大数据中心实地走访调研(2024年5月27日摄)。
在评估过程中,教育部专家组通过实地考察、听课看课、查阅资料、师生座谈等方式,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方位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新疆理工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南疆办教育,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己任,在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创新、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达到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相关要求,办学特色初步形成。
此次评估的顺利通过,是新疆理工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教育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刻把握高等教育特别是理工科教育对南疆高质量发展重要作用的生动实践,作为疆内新办(设)高校第一个进行合格评估的高校,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新疆理工学院能源化工工程学院教师金冠华教法创新、接地气,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去年,他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学校青年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3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奖项27项;同时,180人入选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博士后团队在自治区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勇夺2项金奖,充分彰显了青年教师的强劲实力与发展潜力。
随着学校师资队伍的持续优化,像金冠华这样的优秀教师正不断涌现。转设之初,面对学校建立时间短、人才引进难、高级职称教师少的现实问题,学校主动出击,借助援疆工作机制和银龄计划等政策,建立“一校一院”对口支援工作机制,补充师资队伍。五年来,先后有108名浙江援疆教师、99名银龄教师援助新理工教育教学,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人才培养、帮带青年教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青年教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等突出问题,学校全面推动实施“1+3+X”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推进“青年教师导师制”和“青蓝工程”,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多层次、立体化培训,通过分类指导、全程培养、考核评价等,逐步构建“新入职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进阶式培养培训体系,营造有利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环境。
“我们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已初步探索形成‘本土+银龄+援疆’三位一体的符合南疆新办院校实际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新疆理工学院校长丁建丽介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从2021年的330人增加至72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70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66人。21个银龄讲学团队成功入选自治区“天池英才”计划。师资结构持续改善,教师队伍质量全面提升。
紧盯产业办专业
近日,新疆理工学院党委班子成员前往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与开发区管委会围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座谈交流。
赴企业调研已成为新疆理工学院一项常态化工作。“我们深入企业了解产业发展、企业用人标准和实际需求,有利于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提供更加精准的方向和指导,培养更多契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新疆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贺东辉说。
如何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新疆理工学院按照强工科、实理科、兴文科,多学科交叉融通、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原则,制定学科与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学科专业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动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和阿克苏地区支柱产业建设规划,初步组建“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与制造、信息技术+”3个专业群,持续巩固提升一流专业、特色专业,增设机器人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化学、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目前学校有3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法学等6大学科门类,专业与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契合度不断提高。
加快一流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是学校迈向“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路径。学校制定相关建设实施方案,对标国内一流专业建设标准,有序推进国家级、自治区级和校级三个层面的一流专业建设,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目前,学校通信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专业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有4个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校级特色本科专业建设点,初步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优势特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加快培养应用型紧缺人才
在自治区近日举行的一场春季招聘会上,新疆理工学院几名今年即将毕业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理工院校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招聘市场上的‘香饽饽’,希望我们能抓住这次机会,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新疆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说。
新疆理工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与阿克苏地区携手共建“一院一产”合作机制,精准布局,确保每个学院都能紧密对接服务一个重点产业,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学校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产教融合专门委员会,聘请行业主管部门、大型企业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修订,强化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契合度。聘请13名阿克苏地区链主企业负责人担任“产业教授”,涉及石油、农业、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开设“产业教授讲堂”,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制定校外实践基地评估标准,依托重点行业企业,在库车、拜城、阿克苏、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布局建立4个集实习实践、学生就业、科技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实践教育分中心”,拓展实习岗位1100余个。
新疆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师生在工程实训中心进行实践教学(2024年3月20日摄)。
聚焦人才培养,强化实践创新。新疆理工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一专业一核心技能”实践体系。为学生提供清晰的专业技能发展路径,开放346项实验实训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潜能。2024年,新疆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成果斐然,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表现卓越,共荣获1452项奖项,超过了前三年获奖总和。其中,机械设计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勇夺金奖。这些成绩充分彰显了学校“理工特色、实践为本”的育人理念,展现了学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的优异成果,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作为服务新疆发展的“人才蓄水池”效应日益凸显。近5年,学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1742人,其中71.6%毕业生在新疆就业。2024年,国内其他省份生源毕业生留疆就业率首次超过50%,为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人才。
锚定目标启新程
5年来,经过全体师生的艰苦奋斗和创新实践,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阶段性成就,迈上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征程。
——专业供给侧改革卓有成效。专业数量从26个增加到37个,理工科专业占比从58%增长到68%。
——师资招聘力度持续加大,成效更加突出,师资数量增幅达120%。
——生源结构持续优化。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19年至2024年招生省份从14个扩大至31个,招生人数从2800人增加到4680人,学校对全国高考学子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争取项目资金4.8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6.25万平方米,教学、办公、住宿条件持续改善。高标准建成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众创空间。校园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环境更加舒适。
——对口援疆工作持续走深。构建起由3所部属高校、15所浙江高校、3所北疆高校对口支援学校建设的工作格局,挂牌共建学院16个,签订年度工作备忘录,实现对二级学院和重点专业的帮扶全覆盖。20名教师被浙江高校聘为硕士生导师。
……
新疆理工学院2024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现场(2024年5月29日摄)。
一组组数据,印刻着新疆理工学院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发展的坚实步伐,承载着广大关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凝聚着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努力和艰辛付出。
从新办高校到通过教育部评估的合格本科院校,新疆理工学院仅用五年时间便完成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跨越。这一发展历程,是自治区党委“教育兴疆”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南疆高等教育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型缩影。
“学校顺利通过评估为今后的改革发展蓄积了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将以评建工作为着力点,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奋力书写‘教育强国、高校何为’这一时代命题的新理工答卷。”丁建丽说。
评估不是终点,而是迈向新征程的起点。面对南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大有可为且能大有作为的时代,新疆理工学院全校师生将不负时代、不辱使命,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实现高质量的提质扩容为目标,以推进内涵建设为抓手,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因势而谋、乘势而上,聚焦服务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和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全力推进党的建设、内涵特色发展、留疆就业工作、产教融合、人才队伍建设、专业硕士学位点培育等工作,坚决扛起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南疆现代文明进程的重要使命,努力建设南疆知识、人才、技术与文化高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贡献力量。
(文/图由新疆理工学院提供)
责任编辑:阿丽米热·艾斯卡尔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