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高新区跃居全国前50的背后

石榴云/今日新疆原创 2025-04-21 11:40:22

  “四链”深度融合,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词,也是乌鲁木齐高新区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经济科创中心和人才高地的特色方法。

  ● 牟敏 / 文

  四月的乌鲁木齐,春意正浓。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以下简称“乌鲁木齐高新区”)正描绘着一幅奋进图景。

  前不久,乌鲁木齐高新区“星耀高新 智创未来”2025“四链融合”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举办,大会突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四链”深度融合,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词,也是乌鲁木齐高新区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经济科创中心和人才高地的特色方法。

  乌鲁木齐高新区作为新疆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构建“科技驱动—人才支撑—产业集聚—金融赋能”的闭环生态,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活力,在去年工信部公布的2024年178家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中,乌鲁木齐高新区取得第49位的好成绩。

  地处内陆的乌鲁木齐高新区,为何能从178家国家高新区中脱颖而出,跃居全国前50?

  创新引领——大平台、大项目集聚

  在“四链”深度融合创新体系中,科技创新居于引领地位。

  今年乌鲁木齐高新区启动了一批院士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应汉杰团队与新疆天物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非粮生物质糖生产技术与配套装备开发”项目,聚焦前沿生物技术领域,开发新一代非酶法非粮生物质制糖技术。

  “非粮生物质糖生产技术与配套装备开发”项目主体负责人、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朱晨杰表示,团队和新疆天物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构建的10万吨级非粮秸秆糖平台,以及下游的糖产业产品开发应用,将有效助力新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项目将通过现代生物催化手段,以非粮秸秆类的生物质来实现对玉米淀粉糖的发酵和用粮的替代,助力国家合成生物产业原料端的发展。

  乌鲁木齐高新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李小敏介绍,院士项目的落地是乌鲁木齐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成果,也展现了他们在吸引高端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强大实力。今年,乌鲁木齐高新区将持续优化创新发展生态,加强与工信部、兄弟高新区及中亚国家的密切联系,引导更多高校科研成果在本地实现产业化。

  乌鲁木齐高新区不断发挥国字招牌优势,打造科创中心、人才高地,累计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1600余名,人才总量突破20万人,建成院士工作站4个、院士协同创新中心6家、博士后工作站28家,高新技术企业、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双创载体数量、高层次人才数量均位列全市、全疆首位。

  产业进阶——科创与产业同频共振

  产业进阶中,科创与产业的同频共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种植、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维吾尔药龙头企业。企业不断加强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每年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目前准备招募中药民族药专家,解决中药民族药新药研发、二次开发等领域关键研究,柔性承担公司某一重大课题研究;同时也需要分析、工艺制剂,临床注册等一线研发人员,完成基础性研究工作。

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在药品浓缩车间作业。汪淑婷/摄

  创新企业,带动产业进阶,拉动经济发展。

  作为全疆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地,乌鲁木齐高新区现有生物医药相关注册企业突破2000家,构建了覆盖药材种植、药品研发、加工生产和市场营销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2024年全国园区百强榜近日发布,乌鲁木齐高新区位列第73位,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百强位列第98名,是全疆唯一入选全国百强的园区。

  不光是在生物医药产业,乌鲁木齐高新区依托区域内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科教资源优势以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优势,将创新内容直接输送至企业,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进一步提升转化效率。

  资金赋能——各路渠道打出“组合拳”

  创新发展,资金先行。

  借助乌鲁木齐高新区的“白名单”工作机制,新疆天成鲁源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年初顺利从银行获批460万元信用贷款。正是这笔资金的注入,助力公司在一季度实现营收翻倍。

  去年开始,乌鲁木齐高新区推动企业“创新积分制”和科技企业“白名单”工作机制试运行。经过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连续三年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可直接进入“白名单”。企业按照不同的发展期分类,创新积分在同发展期企业内前15%的企业也能进入“白名单”。对进入“白名单”的企业,优先推荐承担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产业项目、人才项目,优先支持获评各类竞争性项目、称号,助力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新疆天成鲁源电气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能源专业化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经理马智说,企业的创新积分和“白名单”机制,把企业的技术创新、专利技术、市场潜力等转化成了信用资产,打通了企业的融资渠道。

  今年以来,中国工商银行乌鲁木齐北京路支行累计为350多户小企业提供了超过6亿元的融资支持。该行行长马克娟表示,支行将利用好“政府+银行+企业”合作模式,针对科技型创新积分制优质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构建差异化的产品体系,依托大数据模型,实现纯信用无抵押的线上化审批。

  人才支撑——以“软环境”提升人才黏性

  今年,乌鲁木齐高新区多渠道发布了“智汇高 新人才无忧”八条措施,以“资金扶持、安居保障、职业发展、生活配套、荣誉激励”五大维度,靶向解决人才最关心的创业、安居、融资、生活保障等问题,吸引集聚更多人才前来创新创业。

  来自巴基斯坦的帕卡斯·阿南德博士,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从事玄武岩纤维、导线以及织物的研发工作。他说,这次发布的关于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给他带来了很好的发展窗口和契机,他希望通过政策利好,进一步助力未来在中国的科研工作。

  为确保人才引进工作更加精准、高效,乌鲁木齐高新区广泛征集急需紧缺人才需求信息,涵盖101家用人单位、237条岗位信息、457个用人需求。本次发布的岗位不仅包含院士、首席科学家等行业顶尖人才,拥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专家型人才,还有行业内经验丰富的技术型人才。

  截至目前,区内人才总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累计为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400余名,高层次人才已成为乌鲁木齐高新区重点产业集群创新驱动的生力军和引领者。

  产业链协同创新、创新链成果转化、资金链有效支持、人才链精准供给。乌鲁木齐高新区正探索形成“四链协同、生态赋能”的产业攻坚模式,通过“以创新链引领产业升级,打造核心竞争力”“以产业链聚合资源要素,构建集群生态圈”“以资金链畅通融资渠道,助力企业加速跑”“以人才链赋能创新驱动,厚植发展新沃土”,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为新疆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责任编辑:高泽斌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