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这个团队让长绒棉实现机械化采收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2-12-05 20:12:42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

  近日,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种植的3000亩长绒棉迎来采摘期,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这些长绒棉全部实现机械化采收。

  由于长绒棉始果枝高度较低,因此,难以机械化采收一直是制约大规模种植的重要原因。如今,在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长绒棉育种创新团队十年如一日不断攻克下,这一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图为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孔杰(中间)在监测试验地土壤质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该团队负责人孔杰说,“在实现机采的前提下,如何能够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需求,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和高产,尤其是如何破解品种的耐高温问题是我们下一阶段技术攻关的重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已经连续三个月带领团队奋战在新疆农科院位于库尔勒的棉花育种家基地内。作为基地负责人,孔杰最近有些焦虑。受疫情影响,他们错过了观测实验材料的最佳时期,眼下只能通过将收获的样品在实验室内反复检测、结合已获得的数据对比分析来消除可能存在的误差。

图为位于库尔勒育种家基地的试验田航拍照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2月5日,库尔勒棉花育种家基地内,灯火通亮,每个人都在专心忙着手头上的工作。

  “前段时间已将一批种子进行海南南繁加代,近段时间大家几乎都是通宵达旦在做实验。”孔杰说。

  在库尔勒棉花育种家基地,有3000多份世界各地的育种材料。孔杰和团队成员要做的就是对这些材料进行初选,“是否丰产、优质、多抗、宜机采,等等,根据经验筛选出整体表现比较好的群体。”孔杰说。

  接下来,他们还要把从试验田里筛选出的材料拿到实验室内进行考种,“就像‘选美’一样,对它的纤维品质、衣分、铃重等指标进行测量,然后对比不同生态点位、不同年份的数据,如果综合性能连续多年表现优良、并且遗传稳定,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品种。”孔杰说。

  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观察、检测、对比分析,该团队建立了长绒棉资源数据库,引进收集世界长绒棉种质资源1740份,抢救性收集整理新疆长绒棉早期地方品种和现代品种385份,建立核心资源336份,完成了长绒棉资源基因组重测序工作,获得大量的优异位点和功能基因,筛选出抗病、超优质、耐高温、宜机采等重要资源45份。

  “丰富的材料加上适合的育种技术才能培育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种子。”孔杰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只有实现种源的完全自主供给,才能稳住新疆棉花的主体地位,保障我国棉花供给安全。”

  该团队发明了一种“棉花离体胚快速育种”技术,结合SNP分型技术,不仅将育种时间从过去的8到10年减少到4年左右,同时降低了自然开放环境下的天然异交率,加快了育种进程。

  目前,该团队已培育出综合性状好的多类型新品系66个,审定品种21个,解决了长绒棉抗病性不足、高品质棉占比偏低和机采品种缺乏等问题,特别是新78的培育,填补了国内无早熟机采长绒棉品种的空白。

  孔杰说,下一步团队将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高产机采长绒棉品种为核心,以资源挖掘、育种及配套关键技术为研究重点,系统构建资源创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广—产业联动的发展模式,搭建育种与示范体系平台,发挥新品种在科技引领、产业带动上的引擎作用,促进棉农持续增产增收。

责任编辑:王萌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