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开展多形式农业科技培训,为再夺丰收“充电蓄能”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3-03-16 20:46:04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毅

  当前,春耕备耕工作正在有序展开,新疆各地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集中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将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理念送到农民手中,为全年农业生产再夺丰收“充电蓄能”。

3月16日,农户在大棚内给黄瓜苗挂绳。2022年昌吉市佃坝镇土梁村联合企业投入540万元建设昌吉市首个智能阳光大棚,占地3600平方米,大棚配备水肥一体化等智能化控制系统,日前正式建成投入使用。何龙摄

  技能送一线 生产更高效

  不久前,和田市吐沙拉镇希望村村民迎来了一场难得的培训。农业技术专家走进蔬菜大棚,以现场教学的方式讲解种植技术,提高村民们的种植管理水平。

  近年来,希望村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条件,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但是设施蔬菜种植不同于露地蔬菜,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农民们对此有着迫切需求。

  “根据天气情况合理控制大棚温度,选择合适的管理技术,菜苗才能长得旺。”希望村村民古丽米热·如孜托合提说,自己对大棚温度控制一直不是很精通,专家们根据她的具体情况,传授了一些能切实解决温度控制问题的技术,不仅学起来轻松,操作起来也管用。

  “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始终是我区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培训的重要考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金山说,去冬今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委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全疆26个巩固提升县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培训,立足培训所在地产业结构布局及特点,遴选全疆科研院所专家、农业科技专业人才、土专家为农民开展农业科技培训,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累计开展培训315场次,培训33000余人。

3月14日,员工查看花卉幼苗长势。尉犁县尉犁高洁环境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园林温室大棚育有万寿菊、孔雀草等24万余株各类花卉,4月下旬将陆续移栽至县城主要街道两侧、广场公园等地,提升城市绿化率,美化城市景观。王雪摄

  金山说,当前全区已进入春季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农业农村部门将精细组织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深入一线指导服务,及时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问题,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解决好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力争春季农业生产高效有序开展。今年,我区还将对三分之一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开展不少于5天的脱产知识更新培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培育400名以上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让更多先进生产技术直抵生产一线。

  “头雁”长本领 带动更有力

  “一个数字化平台就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精准控制,浇水、施肥、打药都实现自动化,太厉害了!”拜城县利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靳云立说,“头雁”培训开了眼界,也更加明确了今年要做的工作。

  3月初,靳云立走进新疆农业大学,参加自治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班,除了在课堂里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学校安排的参观考察让他收获满满。

  “通过在博乐市的实地考察,我看到了智能灌溉系统的运用成果,这套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靳云立过去对智能灌溉的认识只局限在高效节水领域,这次学习后发现,这其实是一套完整的作物生长管理系统,不仅能节约物料投入,对作物增产的影响也很明显。

  通过此次学习,靳云立决定将智能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让更多农民受益。“我们将在日常开展农机服务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观念,推广新的灌溉技术,并配套选择适宜拜城县使用的智能装备,让智能灌溉切实发挥出增产增收的作用。”靳云立说。

  新疆农业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明景磊介绍,让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在工作中发挥出引领作用正是“头雁”培训的初衷。新疆农业大学除了组织专家学者为“头雁”培训班的课程进行精心准备之外,还将安排导师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指导,帮助学员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让培训工作更接地气,发挥实效。

3月9日,新疆昆仑尼雅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员工在大棚里管理蔬菜。该公司在民丰县叶亦克乡投资1.2亿元修建温室大棚600座,带动120人就业,种植的蔬菜销往和田、喀什、阿克苏、乌鲁木齐等地。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汤永摄

  金山说,去年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遴选确定新疆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三所涉农高校作为培育机构开展“头雁”培育工作,已完成对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在内的共计600名“头雁”的培育。今年,将继续在全区遴选600名乡村振兴带头人开展“头雁”培育,打造一支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

  学习拿文凭 增收路更宽

  今年,我区积极探索“培训+技能鉴定”高素质农民培训新模式,农民参加技能培训,不仅能学到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还能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让增收的路越走越宽。

  不久前,库车市乌恰镇乌恰二社区居民比拉力·阿布拉参加了市里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学习牛羊管理技术,还参加考试拿到了助理畜牧师资格证。现在,家里的牛羊和家禽的疫苗接种、日常疾病护理,自己就能完成。

  “不用再请人来给牛羊打疫苗了,每年可以节约1万元左右的养殖成本,我还可以为周边养殖户提供服务,获得额外的收入。”比拉力说。

3月2日,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夏尔托热村村民播种春小麦。赛永杰摄

  同样在近期,精河县借助当地技工学校教学优势,首次开展植保无人机培训,通过20天理论教学、实操演练,经过考核后,培训人员将获得植保无人机驾驶执照,成为真正的“飞手”。

  “植保无人机比传统喷药机作业效率高出40倍,将大幅提高植保作业效率,十分值得学习。”精河县八家户农场农一队职工唐银来说,今年自己将购买一台植保无人机,除了干好自家地里的农活,也可以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

  近年来,全区积极探索创新培育机制,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全区已完成培训各类高素质农民29086人。百余位农民通过了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考核,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还有一批高素质农民通过职称评定,取得相应资质。

  金山介绍,今年,全区将依托自治区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料、蔬菜、西甜瓜、畜牧等8个方面13个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发现和培养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依托国家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百千万”培育计划,着力培养百名无人机飞手,千名乡村主播青年,万名乡村本土大学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强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科技保障。

责任编辑:刘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