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东开发区里的年轻人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3-03-27 09:13:05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石鑫 郭玲

  “在这里,只要你肯干,早晚会发光。”

  “我哪里也不去,给100万年薪也不行。”

  “新时代青年,就该把青春融进这里,在个人理想追求和家国大义的统一中收获成长,绽放光彩。”

  ……

  这里是准东!准噶尔盆地的东部,祖国版图的西部。这里有沉睡了亿万年的煤海宝藏。

  西部大开发的春雷唤醒了广袤的戈壁,准东掀起了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挥别亲人、远离家乡、怀揣梦想投身准东开发建设。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附近航拍。王前喜摄

  让我们把视角投向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里的年轻人,看看他们如何做出人生的关键选择,如何在荒凉的戈壁上让青春熠熠生辉。

  约8万人在这片热土逐梦

  入职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上班第一天打扫工区卫生,一只脚刚踏进去,卡哈尔江·吾斯曼扭头就想离开。

  “一脚踩进去,堆积的灰直接埋到膝盖。”2014年,过完生日的第二天,卡哈尔江满怀希望来到准东开发区开始新生活。

  远离城市,戈壁、风沙……尽管无数次设想过准东,但当脑海中的画面真实铺陈在眼前,卡哈尔江还是无法接受。他找到班长说:“我要走。”

  “班长说你再考虑考虑,工区又不是你一个人天天扫,家里人也让我再想想,我留下了。最现实的原因是,中专刚毕业就能拿到4000多元工资,离开这里可能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当时我给自己定了坚持5年的时限。”卡哈尔江说。

  现在,卡哈尔江绝口不提走的事情。几年时间里,他已经成长为新疆宜化电石一车间的班长,在阜康市买了车和房。“一方面有了奋斗的方向,另一方面准东发展越来越快,加上我每月有1万多元工资和按时发放的各项福利,舍不得走。”卡哈尔江说,他还报了专升本提升学历。

  在准东,绝大多数年轻人都经历过卡哈尔江这样的心路历程。

  就自然条件来说,准东绝不是一个让人留恋的地方。它地处大漠腹地,距离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都在200公里以上,风沙大、水质差,冬天异常寒冷,夏天十分炎热,基础设施落后,各项社会功能不健全……

  一些人走了,一些人选择了留下。

  36岁的杨培俊2011年入职新疆宜化,比卡哈尔江还早3年。当初,他从新疆大学坐车7个小时才到离公司最近的一条路,那里距离公司还有40多公里,艰苦可想而知。

  路难走、水不通、电不足,住板房、耐酷暑、斗严寒,洗脸刷牙的水要留着洗脚洗衣服……4年时间,杨培俊从合成氨系统到氯碱系统,从地上管架到地下隐蔽管线,每个岗位都轮了一遍,成为公司第一个掌握全部生产工艺的人,并达到了副操作员水平。

  29岁的胡晓瑞是潞安化工集团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有机化工事业部分析化验中心技术员兼主要负责人,2014年来到准东。“我在这里和丈夫相识,在这里成家,以后的事业也会在这里。”她说。

  ……

  如今,准东开发区1.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林立着与煤电煤化工、新能源等产业相关的1300多家企业。约8万人在这片热土上逐梦奋斗,他们几乎都是年轻人。

  2022年,准东开发区迎来10岁生日。准东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为1832名在这里连续工作满10年及以上的人员送去表彰决定和荣誉证书,感谢他们长期以来扎根准东、建设准东、奉献准东。

  在这里,找到了事业的大舞台

  为什么选择准东开发区?

  “准东开发区集结了大功率火力发电机组在疆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这里更是行业内优秀人才的主战场,再不来学习学习,怕以后没了机会也失了勇气。”余军说。

  余军是陕投新疆吉木萨尔发电有限公司检修部主任助理兼电气检修专工,2015年来到准东开发区时31岁。

  简单来讲,余军的工作是跟设备打交道。但设备跟设备不同。当时准东开发区一家公司向余军发出入职邀请,相较于他日日面对的150兆瓦机组,新公司的660兆瓦机组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意味着更好的技术,更高的收入。

  思忖再三,余军来了。尽管第一次来面试时,沿途的荒寂让余军“心拔凉拔凉的”,一再跟对方打电话确认行车路线是否正确,但他从未后悔过。

  “既来之则安之。学完电气学锅炉,学完汽机学泵房,再到热控、灰硫,如今我取得了6个岗位的上岗资格。不扎根,淬炼不出技术和经验。”余军说。

3月20日,工作人员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对站内设备进行改造。截至当日,该换流站累计向华东地区输送电量超2000亿千瓦时。王前喜摄

  2017年,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还处于工程建设时期,27岁的王权就来到准东开发区,全过程参与换流站工程建设,见证疆电外送标志性工程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

  “最先进的技术、最好的政策、最广阔的舞台,这为青年发挥聪明才智、实现理想抱负提供了绝佳平台。”王权说。

  引才聚才,准东开发区是有优势的。

  准东有着“能源硅谷”的美称。预测煤炭资源储量3900亿吨,占全疆储量的17.8%、全国储量的7%,已探明储量2531亿吨,拥有我国当前发现最大的整装煤田。

  “自新疆被确立为国家‘三基地一通道’之日起,就明确把准东建成国家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准东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任建品说。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准东开发区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

  2017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明确新疆准东为4个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

  2022年3月,国家工信部将准东开发区确定为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硅及铝)基地。

  在新疆的发展版图里,准东开发区担负着保障国家资源能源安全的重任,深耕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的同时,还在着力打造国家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历经十余年发展,准东开发区呈现出优势资源大开发、基础设施大建设、能源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大发展的态势。”任建品说。

  2022年,准东开发区经济总量在全疆9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一。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准东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骞军生说,我们欢迎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在准东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服务国家、造福人民。

  为留住人才,企业也是“拼”了

  3月21日,新疆宜化三级年薪班长、电解三班班长袁国栋迎来了重要的一个时刻——四级年薪班长考试。若顺利通过,他的岗位工资将达到15万元。

  基层员工拿年薪,是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的事情,但在准东开发区,已经实实在在发生了。

  1992年出生的袁国栋家在甘肃,2012年通过校园招聘来到新疆宜化。因为业绩突出,2020年被破格提拔为该公司第一批年薪班长。“支撑我留在准东的原因有很多,薪资待遇、感情等等,但最重要的还是事业。在这里,只要你肯干,早晚会发光。”

新疆宜化员工在工作中。受访企业供图

  新疆宜化现有员工3300多人,是准东开发区第一家实行年薪制班长的企业。

  “班组作为企业组织结构的最基本单元,它的能力建设事关企业发展大局。公司从2020年开始推行年薪制班长聘任模式,从稳定员工队伍来看,成效很好。”新疆宜化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方娅兰说。

  准东有发展优势,但也有它不容回避的劣势。要想留住人,还面临很多挑战。

  “最近这几年,员工因为孩子面临上学或家里老人身体不好而离职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方娅兰说。

  如今,准东开发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引进了超市,配备了体育馆、厂内KTV、阅览室,有些甚至开设了烘焙馆、咖啡厅,千方百计丰富员工业余生活。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最好的环境是好的体制机制。

  “我们有资源和技术优势,公司在行业内具备显著竞争力,发展最大的变量是人。”方娅兰介绍,为了引才育才留才,公司通过出台工龄厂龄津贴、核发技能津贴等18项措施提高职工收入,2022年职工人均收入较2018年增幅超50%。

  不唯学历论,不唯资历论,一大批本地年轻干部成长为新疆宜化的核心骨干,干部本地化率提高到了79%。

  现任安全总监兼安全监察部部长的陈飞就是新疆宜化培养起来的本地干部。“我对准东有感情,我对这家公司有感情,猎头公司找我,年薪开到100万元,我不去!”

  为鼓励员工扎根新疆、建设准东,新疆宜化先后在昌吉市、吉木萨尔县、准东开发区建设职工安居小区,出台安家奖励政策。工龄1年发放1万元安家奖励,10万元封顶。近年来,新疆宜化共计1000余人落户新疆。

  坚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发展留人、事业留人。在准东开发区,为了凝聚稳定骨干人才队伍,每一家企业都在竭尽所能。

  这几年,中电投新疆能源化工集团五彩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人才流失率一直在5%以内。在准东开发区,这已经是一个相对漂亮的数据了。

  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永强介绍,公司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加快推进管理、技术、技能人员职业发展多通道建设,让不同岗位的干部员工都有成长进步的路径。公司还深化内部薪酬分配改革,让业绩突出、作出贡献的骨干人才得到有效激励。

  就连员工的婚恋问题,企业也管。新疆宜化多渠道拓展女职工岗位,电石机械手以往清一色是男员工,如今也有了女性的身影。中电投五彩湾发电公司的每一位班子领导,都有一项特殊的任务——给员工介绍对象。

  骞军生介绍,为了让准东产生人才“磁场效应”,近年来开发区党工委推行干部编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的双轨运行模式,建设“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选拔体系。

  准东开发区管委会还投资6.28亿元建成了集合作办学、实习实训等七大服务平台于一体的产教融合科技创新园,建设了特种作业考核、电气等23个实训室,每年可为企业提供约1万人次的各类培训服务。

  采用“团队+技术+资本”打包引进的“双招双引”模式,准东开发区已引进煤炭煤电煤化工、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等关键核心产业发展需要的行业人才5470余名。

  产业与人才相互成就,有了更多“双向奔赴”

3月24日,准东现代产业学院成立。王前喜摄

  3月24日,准东现代产业学院成立。准东开发区与新疆工程学院携手开展产教融合深度合作,吹响了“政校企牵手、产学研融合”大发展的号角。

  “伴随准东优势产业不断壮大、经济总量不断攀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已成为产业项目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准东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建彬说。

  就在上个月,骞军生还亲自带领准东开发区的人力主管,带着企业在发展中亟需解决的30多个课题,前往中国矿业大学“登门求贤”,并与浙江大学达成合作协议。

  “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提升准东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创造更多企业利润和社会价值,进一步优化企业人才成长环境。”张建彬说。

  准东开发区管委会积极与新疆工程学院援疆高校西部能源发展研究院洽谈合作,以援疆高校为依托,以后援高校高水平专家学者为核心,着力解决煤炭能源领域重大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在准东开发区,产业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双向奔赴已经在上演。

  2022年,准东开发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刘福明出站。他的课题《准东煤田露天矿时效边坡理论及主动防护技术应用研究》,每年可给所在企业节余数亿元投入。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露天煤矿的一角。王前喜摄

  中电投五彩湾发电公司2018年开始推进智慧电厂建设,实现了全烧准东煤的任务目标,每年节省燃料成本8000万元。

  “今年,我们又启动了两个科技创新课题,有关碳精准计量和碳捕捉。”田永强解释,火电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采用的是估算法,企业想通过科学有效的计量方法,给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要把排放的二氧化碳捕捉后封存起来再利用,为实现“双碳”目标作贡献。

  “在准东10年,我搬过5次家,从8人间的集体宿舍到如今的公寓,每一次搬家都体现出准东的发展变化,准东会越来越好。”骞军生说。

  准东需要更多新型工业化领域的优秀人才。张建彬表示,“十四五”期间,准东开发区将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大对煤炭、煤电、现代煤化工等六大产业领域专家人才和投融资、专业化招商、国际化合作等领域紧缺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开发区人才队伍结构,以满足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需要。

  与此同时,许多基础性工作还在推进。建设五彩湾、芨芨湖新城,采取“购买服务”“合作办学”方式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医疗体系建设……一个事业舞台广阔、自然人文环境更优的准东正在加速到来。

责任编辑:杨海艳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