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之路·筑梦 | 第比利斯的新疆爱情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3-09-28 11:50:18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东莱

  9月21日,夜色中的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安详宁静,华凌帕弗伦斯大酒店蓝色的玻璃外墙上,映照着皎洁的月光。

  天涯共此时,哈特兰·卡剋什太熟悉这种感觉。这位哈萨克族小伙知道,此时月光也正照在故乡阿勒泰连绵起伏的山峦间。

  “能缓解一个人思乡之情的,就是家。”哈特兰说,“我就是在这儿遇见了我的泰奥娜。”

9月21日,在库塔伊西华凌自由工业园区后山散步的哈特兰·卡剋什一家。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东莱摄

  位于亚欧大陆交界处的格鲁吉亚,是斯大林的故乡,俄语一直是当地重要语种。2011年6月,哈特兰走出国门来到格鲁吉亚。中国的华凌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在当地建了酒店,精通俄语的哈特兰成为富德酒店的一名员工。

  “因为我会说俄语,不久后就被安排和人事部经理一起招聘新员工。”哈特兰说,“中国企业在格鲁吉亚的信誉很好,对待员工也很好,当年我去时,就已经有很多格鲁吉亚年轻人来中国企业应聘工作了。”

  那天之前,哈特兰从未想象过异国他乡的爱情,直到一位姑娘走进面试间。“我一下子什么都看不见了,只能看见她,听不见她说话,眼睛里只有她的脸。”

  这是一场糟糕的面试,哈特兰跟梦游一般,好在他只是做辅助性工作。但对泰奥娜·郭卡泽来说情况更糟,尽管整体表现不错,但她俄语不好,最终并没有被录取。

  当得知击中他心灵的女孩落选时,电影中才会有的一幕出现了。这个自己才刚刚工作几天,在酒店脸都没混熟的新疆小伙儿跑到经理张新良面前,请求留下泰奥娜。

  “为什么?”张新良问。

  “我爱她!”哈特兰说。

  张新良差点就把手里的文件拍到哈特兰脑袋上。他转身要离开,但哈特兰上前一步,拉住了经理的胳膊。

  “我爱她!”小伙子认真而热切地望着经理的眼睛,“她的俄语我来教会!”

  张新良望着这位才来几天的年轻人,对视中,哈特兰目不转睛。好一会儿,张新良轻轻拨开哈特兰的手,转身向外走去。“这是公司招聘,不是给你找对象,”他脚步顿了顿,“她可以有三个月的实习期,就这一次机会。”

  在那一瞬间,哈特兰没有看到张新良嘴角的微笑,张新良没有看见哈特兰在悄声的“耶”中,兴高采烈向下挥舞的双拳。不远处,失落的泰奥娜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随后三个月,泰奥娜以十二分的努力干着实习工作。“我开始并不知道他为我做的事,就想着这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哈特兰教我俄语,他还学格鲁吉亚语。他很认真,我都看在眼里。”泰奥娜用流利的中文笑着说,“三个月后,我俄语有很大进步,留下来了。你都不知道我有多开心!这期间我也明白了哈特兰的心,我又不是傻瓜。”

  自那以后,他们成为了彼此生活的一部分。青翠的大地上,生活着两个为梦想拼搏的年轻人,纯洁的心灵里,孕育着一对跨越国界的并蒂莲。

  2013年,哈特兰和泰奥娜计划结婚。就在那一年,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当二人喜结连理时,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格鲁吉亚与诸多国家更加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但当时哈特兰没空去思考这么宏大的问题。结婚前,他满脑子都在考虑未来岳父会怎么看自己。“我没多少积蓄,又是外国人,第一次去她家提亲,心里特别紧张。”哈特兰说,“但我完全没想到,她父亲当时就对我说,如果我是真心对他女儿好,就同意我们的婚事。我立刻轻松了,我们的心,一直是在一起的。”

  提亲不久后,哈特兰和泰奥娜在格鲁吉亚举行了婚礼。婚礼那天,夫妻二人工作的中国酒店提供了车,还提供了一间豪华婚房。而岳父给了哈特兰更多。“我在格鲁吉亚什么也没有,但她父母对我没提出任何要求,整个婚礼都由她家人操办。”哈特兰说,“她父亲是位歌手,在我们的婚礼上唱了歌,婚礼进行了三天,非常热闹,我们一直被祝福包围着。”

  那祝福来自四面八方,又跨越高加索山脉,汇聚在了新疆。在阿勒泰,哈特兰成为家乡第一个与外国人结婚的人。当男方婚礼举行时,同哈特兰在格鲁吉亚的待遇一样,泰奥娜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来了特别多的亲戚和客人,场面非常隆重,我很害羞,因为人太多了,我谁都记不住。”泰奥娜现在回忆起来还是羞涩的。

  哈特兰笑着为妻子解围。“我说没事儿,只要你能认得我的母亲就行。”十年间,婆媳相处很融洽,泰奥娜向婆婆学会了做丈夫家乡的饭菜。“我妈妈对这个外国儿媳妇非常满意,俩人一直密切联系着呢。”哈特兰说,“手机是个好东西。”

  慢慢地,哈特兰和泰奥娜感受到了那个更大“联结”为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格鲁吉亚,有中国的,还有周边国家的,第比利斯更加繁荣。和泰奥娜一样,越来越多的格鲁吉亚年轻人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哈特兰说。

  日渐繁荣的经济,也让这个幸福家庭的生活更加甜蜜。如今,哈特兰是库塔伊西华凌自由工业园区办公室副主任,妻子也在园区的中国餐厅上班。而夫妇俩认为最能体现“一带一路”建设成果的,居然是自己的大儿子达尔罕·哈特兰。

  “来自世界很多地方的人都在这里工作生活,达尔罕9岁了,能听懂很多种语言,最擅长的就是格鲁吉亚语、俄语、中文和哈萨克语。”哈特兰笑着,“我们在格鲁吉亚买了房子,没有什么比未来更让我们期待的了。”

责任编辑:曾丽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