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丨阿迪力·阿布力孜委员:深入挖掘新疆文物的中华文化元素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4-01-30 17:12:17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娜

  1月30日,在今年的新疆两会上,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博物馆研究馆员阿迪力·阿布力孜在介绍自己带来的提案之前,先讲了一件新疆文物的故事。

阿迪力·阿布力孜委员在查阅资料。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娜摄

  这件文物名为“司禾府印”,通高1.7厘米,边长2厘米,是一枚由炭精制而成的印章,出土于民丰县尼雅遗址,现存于自治区博物馆。印文为篆文,阴刻,分两行:一行“司禾”,一行“府印”。这枚小小方印,既证明了汉朝在尼雅设有专门管理屯田事务的国家机构,也是汉朝加强对当地管理的历史见证。

  “历史悠久的新疆多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阿迪力·阿布力孜说,新疆境内考古发现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服饰、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生活用品、雕塑、建筑等文物,不仅是古代新疆地区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历史见证,也是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重要见证。

  “对文物中的中华文化元素的认识、提炼和挖掘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阿迪力·阿布力孜说,目前,我们对文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有必要加强新疆文博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尤其是文物中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元素。通过对中华文化符号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理清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出土于尼雅遗址的司禾府印。自治区博物馆资料图

  阿迪力·阿布力孜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各类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建议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在展线上突出体现具有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文物。讲解词要与时俱进,有时代感、针对性。同时,利用好中华文化元素符号的史证作用,多举办相关专题文物展,召开相关专题学术会、研讨会、报告会。发挥好博物馆第二课堂作用,让各族中小学生走进博物馆,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生思政课的必修内容。

  “新疆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方兴未艾,发展前景广阔。”阿迪力·阿布力孜说,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多文物在国内十分少见,在全国也享有盛誉,比如箜篌、毛布、丝绸、食品、纸质文书等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建议创作开发蕴含中华文化、让人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让各族群众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回家,把新疆历史带回家,实现文化润疆有形有感有效。

责任编辑:杨雪彬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