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丨木沙江·努尔墩:带着各族村民致富,是我最大的幸福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4-04-03 15:26:01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巴莎·铁格斯

  3月5日一大早,出差期间的伊宁县英塔木镇托万克温村党支部书记木沙江·努尔墩召集大家开线上会议,商量解决土地托管遇到的问题。近几年,托万克温村6000余亩耕地实现土地托管,有效推动农田向优质、集中、连片转型。

  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小商品经营等多种方式,2023年,该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3万元。

  “不顾危险救儿童,改水改厕又修路,乡村治理行公正,建设秀美新村庄,改变农村旧模样……”在托万克温村,木沙江始终坚守“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交口称赞,成为当地群众的“主心骨”。

在伊宁县英塔木镇托万克温村,村党支部书记木沙江·努尔墩(左二)走访入户(资料图)。托万克温村村委会供图

  干部作风大变样

  2012年年底,木沙江退役回乡,凭借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军人作风,在村“两委”换届中被乡亲们推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面对办公条件差、干部难管、村级矛盾纠纷突出等问题,木沙江认识到,转变村干部队伍的工作思路和态度、提升能力和素质是建强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和关键。

  托万克温村干部乃孜然·霍加合买提回忆说:“木沙江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为群众服务意识也不强。”

  为解决村党支部软弱涣散等问题,木沙江规范村“两委”班子运行,逐步缓和村“两委”与村民的矛盾。以党建为抓手,开展了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成功创建2022年县级“五个好党支部”,通过谈心谈话,引导工作能力较强、群众基础较好的年轻人向党组织靠拢。

  “挖病根、治顽疾,建立阳光村委会、夯实群众基础”,木沙江在建章立制、制度执行、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以严格落实民主决策、“四议两公开”等机制为抓手,规范村“两委”班子运行,使村干部牢固树立制度意识、纪律意识。

  从最初的“跟着学”到“主动问”,从“不会干”到“干得好”,在木沙江的带领下,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高了,也越来越能干了。

  木沙江还积极争取农村基层“支教”项目和教育专项资金扶持,村里的师资力量不断得到补充,崭新的小学、幼儿园也如新笋初发、破土而出。

  村民艾合旦木·艾合买提有3个孩子,大女儿娜迪兰从新疆农业大学毕业后在村小学教书,二女儿娜孜然木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后在上海的培训机构当讲师,小儿子马上大学毕业准备回乡创业。艾合旦木总是感慨说:“当初村里没学校,上学不方便,我差点就让两个女儿辍学。木沙江书记多次来家里给我做工作,讲教育的重要性。他也没食言,没多久就在村里办起了幼儿园和小学,我的孩子们在家门口上了学,打好了基础。”

  从过去没有一所学校到如今有了40多个大学生,年轻人学成归来,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主力军。

  人居环境大改善

  “以前,村里到处是坑洼泥泞的‘搓板路’,环境特别差。” 托万克温村村民文波用“脏、乱、差”形容村里原貌。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木沙江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动员全体干部和村民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带领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逐户走访了解村民困难诉求,以情释法顺应民心,向群众宣传乱搭乱建是违法行为。

伊宁县英塔木镇托万克温村(资料图)。托万克温村村委会供图

  “一个村就是一个家,家里干净才能住得舒服。”木沙江朴实的言语打开了村民的心结。经过三个月努力,全村172处违章建筑被拆除,道路变得宽阔了,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交通和公共安全问题逐个解决。

  为进一步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木沙江对接乡村振兴项目资金,新建18.6公里的农田渠、15公里庭院防渗渠,新修101个水渠闸门,新铺柏油路25公里。

  如今的托万克温村焕然一新,农家院落整齐干净、乡村道路笔直平坦。

  发展成果人人享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始终将实现群众共同富裕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木沙江说。近年来,村里通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关心困难群体等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这一点,村民马艾米乃深有体会。

  以前,马艾米乃一家人生活比较困难,但她求上进,想发展养殖业。

  木沙江详细了解了马艾米乃想发展养殖业的情况后,立即帮助她争取到5万元贴息贷款,并帮助联系购买生产母牛6头,当年她家的收入就增加了1.5万元。

  “现在,我们一家年收入8万元以上,有20头生产母牛。”马艾米乃说着家里发生的变化,对村委会感激不尽。

在伊宁县英塔木镇托万克温村,村党支部书记木沙江·努尔墩(左)走访入户(资料图)。托万克温村村委会供图

  木沙江定期召开党员大会,集思广益谋良策,组织村民外出观摩,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将“育肥养殖”作为特色产业,“养殖+务工”联合发展的模式逐渐成型。

  为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木沙江协调驻村工作队等多方力量,建设了25亩花卉树木苗圃基地。村民康秀珍得知苗圃基地里需要员工后,主动报名就业,学到了技术,一年工作七八个月,每天有100元收入。她激动地说:“能在家门口上班,时间比较自由,既照顾了家庭,还增加了收入,多亏村里的书记想得周到。”

  如今,托万克温村各族村民互帮互助,村里各项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除了养殖业带动增收,我们还依靠驻村工作队等多方力量,鼓励、组织村民走出去。现在,村里不少劳动力主动选择外出打工。”回忆起几年前村里产业致富、务工增收的情景,木沙江满脸骄傲。“这几天,我还要向大伙儿传达最新的惠农政策,带着各族村民致富,是我最大的幸福。”木沙江说。

责任编辑:刘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