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让思政课绽放育人光彩

石榴云/今日新疆原创 2024-04-27 17:25:47

  新疆积极构建各学段层层递进、各类育人载体有效衔接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特别是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扎实推进青少年立德树人工作,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蒋夫尔/文

  “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形象生动地多讲故事,注重学生体验,才能上好这堂思政课。”近日,在线观摩了来自和田地区墨玉县托乎拉小学教师张利明的一堂思政课后,新疆工程学院教授李玲对其进行了点评。“十分感谢李教授的点评,让我今后在思政课的创新上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考。”张利明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给地处边远的我们这些基层教师打造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这场跨越天山的《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集体备课活动由新疆工程学院发起,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和田职业技术学院、和田市高级技工学校等参与集体备课。备课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收获很大。笔者从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目前新疆已建立35个覆盖全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为扎实推进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要从教育入手、从孩子抓起。近年来,新疆积极构建各学段层层递进、各类育人载体有效衔接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特别是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扎实推进青少年立德树人工作,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搭好大平台 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建联盟

  何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当前,大中小学在思政课教育方面存在各学段教学形式化,内容与需求出现脱节和不相适应的问题,各自为政导致立德树人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难以达到育人效果。构建大中小学校一体化思政课体系,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通过构建一体化思政课,从而实现小学段和中学段以及大学段的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衔接,各学段根据学生特点开展相应的思政课教学,一起备课,一起开展活动,大学引领中小学开展思政课改革创新。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爱党爱国爱家乡的重要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发挥着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因此,统筹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的基础性工程,也必然是青少年“筑基”工程的最重要抓手和主阵地。

  2022年,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自治区教育厅开始积极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结对共建平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效衔接、整体推进、螺旋上升,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建设工作中,全区通过“四个构建”的模式来推动大中小学结对共建联盟。即:构建高校思政课共建体系;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系;构建中高职院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系;构建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系。同时,组建思政课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由各牵头学校每学年组织结对共建联盟学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由各联盟校成员轮流承办等方式开展,从而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常态化、规范化。集体备课内容包括交流研讨、撰写教案、课件制作、说课评课、教学展示、经验分享等环节和形式,为帮助思政课教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提供支持。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与乌鲁木齐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及全市48所中小学幼儿园共同组建了乌鲁木齐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教育联盟。

  伊犁师范大学联合各结对共建校,依托校内“三园两廊两基地一云端”、思政通识教育基地、图书馆、微格教室等校内实践场所和教学设施,积极打造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大中小学学生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组织举办了伊犁州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班,地方思政课教学示范及教学经验分享会等。

和田地区洛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开展实习实训教学活动。蒋夫尔摄

  喀什大学在校内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自运行以来,已有喀什地区几十所中小学校组织师生前往思政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喀什大学还与喀什地委教育工委、地区教育局共同成立“喀什大中小学思政课创新研究中心”,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提升思政课的学理性和吸引力。

  为让全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举措,真正发挥作用,全疆各地各学校都进行了大力建设,投入资金,设立机构,确保一体化联盟落实落地。

  自治区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国培”“区培”项目培训,依托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中心、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基地等开展常态化培训,各地则进行全员培训。同时,建立并完善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实践研修制度,通过“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开展实践研修活动。

  如今,新疆已成立了35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有效带动了思政课改革创新蓬勃开展,为青少年“筑基”工程搭建了重要平台。

  各学段同研同学同教 一体化提升育人实效

  思政教育贯穿于从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的整个成长周期,是一个接续的过程,需要大中小学不同学段共同努力。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是书写青少年“筑基”工程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新疆通过丰富多彩的思政课,推动青少年立德树人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期,4场以“大手拉小手,携手育新人”为主题的伊犁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研学活动,让中小学生开阔了视野。大学生解说团以“传递时代强音,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前往结对共建校开展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宣讲,共计覆盖3800余人……类似这样的活动,在天山南北的大中小学校园红红火火地开展了起来,成了校园亮丽的风景线。

  为扭转不同学段教师“各耕各的田”的情况,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多措并举挖掘各学段师资优势,让不同学段从满足需求的角度体会到一体化建设必要性。“我们聘用联盟校一线思政课初高中教师为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业学生授课。”新疆师范大学马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丽娟说,“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业有多门课程需要一线教师授课,如‘中学思政课教学方法’‘德育原理’‘中学教材分析’等,我们利用联盟契机选择优质师资走进大学,形成了良好的师资储备库。”

  同时,各联盟中的高校专家学者纷纷走进中小学思政课堂,现场指导和授课。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奎屯市教育局共同开展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将高深的理论与生动的素材有机结合,让思政课又鲜活又接地气。

  思政课能否取得实效,教学效果是关键。那么,如何确保思政课教学效果呢?探索“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实施“一课一品”教学改革。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伶在作业布置上动起脑筋:学生黄海斌喜欢画画,他的作业是用美术形式来完成;刘伟擅长做课件,他的作业是用思政知识和相关资料完成课件;喜欢演讲的学生,作业是一场即兴演讲;喜欢音乐的学生,作业是演唱一首红歌;喜欢工程设计的学生,作业是围绕红色故事设计作品……“结合学生特长特点布置个性化作业,拉近了他们与思政课的距离,有效激发了他们对思政课的兴趣。”张伶说。

“全国最美教师”巴楚县童梦幼儿园园长艾米拉古丽·阿不都为小学生讲解国学礼仪知识。蒋夫尔摄

  联盟建立以来,自治区设立了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项目,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提高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出了一批反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优秀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研究成果,打造了一批思政“金课”。建立由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组成的不同层次的理论研究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和集体备课平台,有利于实现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思政课的“同研同学同教”,从而建立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体系。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教育局局长于萍说:“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形式很特别,是推动思政‘小课堂’和‘大课堂’的有效结合,是创新大中小学合作共建的新模式,真正让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活起来’‘实起来’。”

  资源共享 打造“筑基”精品课程

  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于青少年心灵深处,是青少年“筑基”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近日,在大中小学校的学生开展的同上一节思政课活动上,来自乌鲁木齐市第139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雷建豪在“字典里的中国”展厅前,为不同年级的学生们进行现场讲解。别看他年龄小,但他从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汉语成语词典、中国古代汉语词典四个方面讲述的汉字演变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学生。

  “特别有意思,特别好玩,也特别开心。”大家纷纷表示,通过“小老师”丰富生动的讲解,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上完第一节课,学生们来到新疆工程学院校园里的“红色经典书籍藏品特展厅”“党史教育经典文献展厅”“红色文化展廊”等红色文化场所开始上第二节课。

  “这里展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有2600多个版本,由此可见这本红色著作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生们围在老师周围,倾听老师介绍红色经典书籍。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版本的经典名著,之后又在“党史教育经典文献展厅”看到丰富的党史文献著作,大家都感到大开眼界。

  为落实思政教育工作一系列要求,新疆工程学院把学校打造成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革命文化、先进工业文化等丰富文化内涵的“思政校园”。

  “这些丰富的思政资源为学校开展大思政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仅为本校学生所用,我们还希望能为中小学思政教育发挥积极作用。”新疆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玉鸿说。为此,新疆工程学院打造了一个“十公里思政教育圈”,与周边5所中小学建立起紧密的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把建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落到实处。

  各大高校在资金投入、配套设施及科研条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具有丰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校积极调动并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协同、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资源共享平台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不同学段师资力量同研同学同教,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对更好打造精品思政课夯实了基础。

  新疆通过构建35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结对学校联盟,开设高校思政公共选修课“经典照耀青春讲堂”,参与师生达到59万余人次。完善思政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可爱的中国》《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简明新疆地方史读本》等地方思政课教材,在全区大中小学开设地方思政课程,教育引导各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文化认知。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统筹协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普及,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质量和水平。

新疆大学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资料图片

  为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新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多措并举,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程建设。

责任编辑:刘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