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围绕“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作介绍

中国发布 2024-05-21 13:32:44

图片已损坏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21场,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先生向大家介绍“以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陈伟俊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孙红梅女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副主任王岿然先生。

  现在先请艾尔肯·吐尼亚孜先生作情况介绍。

图片已损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新疆各族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新疆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对新疆各族人民充满特殊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我一直关心新疆的建设发展”。2022、2023年总书记连续两年亲临新疆,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新疆工作指引航向、擘画蓝图。

  这两年,中央对新疆转移支付达1.05万亿元,19个对口援疆省市、累计投入预算内援疆资金390多亿元,让新疆2598万各族群众、深刻感受到了总书记、党中央特殊关心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稳定,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去年,新疆GDP、投资、消费、进出口、财政、居民收入等6项主要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国前5位,是近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质效最好的一年。

  一是扩大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中亚五国高层互访和务实合作,深化与援疆省市、周边省区的交流合作。全面启动建设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外开放实现历史性突破。近两年,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57%、45.9%,经新疆出境的中欧(中亚)班列占全国6成以上,新疆“天山号”班列常态化运行,新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二是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我们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油气、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八大产业集群”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推动全区11个千亿元级和南疆11个百亿元级重大工程落地实施。去年,工业硅、多晶硅产量分别增长27.3%和26.8%,旅游人次创历史新高、旅游收入增长2.27倍。加快怀柔实验室新疆基地、光伏材料与电池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不断探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三是深化“三基地一通道”建设,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我们立足国家所需、新疆所能,持续推进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建设,为保障国家能源和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作出新疆贡献。2023年,油气生产当量达6606万吨、连续3年居全国首位,新增原煤产量4600万吨、增量居全国第2,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7000万千瓦、占总装机近五成。“疆煤外运”1.2亿吨,“疆电外送”1263亿千瓦时,点亮了万家灯火、温暖了千家万户。

  四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区,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我们着眼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努力释放现代农业优势潜力。2023年新增粮食产量超过60亿斤、增量占全国34.4%,新疆已由“区内平衡、略有结余”转变为“区内结余、供给国家”;棉花总产511.2万吨、占全国91%,机采率达89%,主要质量指标为近五年最好水平。水产品产量18.39万吨,稳居西北五省区第一,三文鱼等新疆海鲜已成为全国人民“新宠”。

  五是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打造国家地缘安全的战略屏障。我们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扎实推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我们把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成果持续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今年一季度,新疆GDP同比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7%,外贸进出口增长42.7%,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开局良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更好紧贴民生凝聚人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几天前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我们真诚地邀请大家去新疆,感受大美新疆的魅力,感受新疆各族人民的好客。

  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邢慧娜:

  现在请各位媒体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图片已损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新疆粮食、棉花、瓜果、牛羊等农畜产品具有独特优势,请问新疆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艾尔肯·吐尼亚孜: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就像《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里唱的“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葡萄瓜果甜又甜”。正如你所提的,新疆有独特的做好“三农”工作的优势条件。新疆依托独特的光热和水土资源,统筹水资源高效利用,去年新疆粮食种植面积4237.2万亩、增加586.3万亩,占全国增量的六成以上;粮食产量423.8亿斤,增加61.1亿斤,占全国增量的三成以上;粮食单产达1000斤,粮食面积的增量、产量的增量连续2年居全国第一,单产位居全国第二。作为国家优质棉基地,新疆棉花总产、单产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这些不仅端稳了新疆人的饭碗,而且为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的起点上,我们将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全力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的重要供给基地,扎实做好乡村全面振兴这篇大文章。首先,进一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积极用好新疆较好的自然气候条件、充裕的耕地资源,挖掘水资源潜力空间,今年我们力争棉花总产继续保持在500万吨以上,粮食产量至少再增加20亿斤以上,打造“西部粮仓”,让“中国碗”装入更多“新疆粮”。其次,突出抓好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产品等涉农产业集群建设,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家也许听说过,新疆有首民谣叫“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新疆作为“瓜果之乡”,我们将擦亮金字招牌,推动喀什的石榴、阿克苏的苹果、和田的红枣等更多优质农产品走进全国老百姓的家中。同时,大家也都知道新疆的牛羊肉品质很好,是因为新疆牛羊“喝的是天山雪水、吃的是天然牧草”,因此新疆的“羊肉串”驰名全国,我们将厚植品牌优势,拓宽营销渠道,让更多的人吃上新疆优质畜产品。第三个方面,强化耕地、水资源、科技等要素保障。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大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促进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共享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图片已损坏

  香港中评社记者:

  “新疆是个好地方”享誉全国。近期《我的阿勒泰》正在热播,阿勒泰成为了很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未来新疆在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艾尔肯·吐尼亚孜:

  这个问题请我们自治区副主席孙红梅同志来回答。

图片已损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孙红梅:

  感谢记者的提问。刚才艾尔肯·吐尼亚孜主席也提到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我体会这部电视剧之所以打动和吸引观众,是新疆绮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还有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阿勒泰是新疆的一个缩影。新疆拥有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这里自然景观独特,雪山戈壁、森林草原、河湖沙漠独具魅力;这里历史底蕴深厚,四大文明在此交汇,楼兰古城、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举世闻名;这里多民族文化交融荟萃,维吾尔木卡姆、玛纳斯、阿依特斯、江格尔等文化瑰宝熠熠生辉。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疆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迈进,让旅游业成为兴疆富民的支柱产业。

  一是深化文旅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我们加快推进西域都护府遗址群考古遗址公园,北庭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依托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等世界级文化遗产建设高品质的旅游景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今年新疆非遗馆将落成并开馆。

  二是打造高等级旅游品牌集聚区。加强旅游景区改造升级,发挥世界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带动作用,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我们要提升独库公路、G219、伊昭公路、阿禾公路等特色风景道的品质,打造国内顶级自驾旅游线路。

  三是培育特色旅游业态。依托阿尔泰山、天山丰富的冰雪资源优势,推动冰雪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世界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胜地。我们还要大力发展探险游、研学游、康养游、沙漠游、低空游等特种旅游,创新发展民族民俗风情旅游,开发边境旅游、跨境旅游等产品。

  四是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综合服务设施,加快推进智慧旅游的建设,推进入境旅游的便利化,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打造“微笑新疆”服务品牌。

  现在新疆已到了最美好的时节,欢迎大家畅游新疆。谢谢。

图片已损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我们知道新疆传统产业结构偏重,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请问新疆如何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艾尔肯·吐尼亚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新疆地域辽阔、资源富集,号称“山山有金铜铁、盆盆有煤油气”,把这些资源“家底”盘活用好,是构建新疆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正在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石油天然气增储上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积极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的能源资源支撑。

  下一步,我们的考虑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做好油、气、煤这篇大文章。新疆油气生产当量连续3年居全国首位,塔里木油田钻出了亚洲第一口万米直井,煤制天然气产能占全国45%,在哈密开建全球首个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煤田上造油田”正在逐步实现。我们将加快推动油气增储上产,释放煤炭先进优质产能,不断向下延伸产业链,让每一块煤、每一滴油、每一方气都发挥最大的效用。其次,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开辟清洁能源新赛道。新疆风能、太阳能资源总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我们全面布局风光产业链,2023年太阳能、风能发电量分别占全国4.6%和7.3%,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全国第二,使昔日的茫茫戈壁变成了今天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风水宝地”。我们将加快推进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持续推动硅基、铝基等新材料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光伏“蓝”、沙漠“黄”、生态“绿”协同发展。第三,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激发绿色低碳新动能。近年来,新疆全力推进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去年我们专门召开工业绿色发展大会,发布《工业领域百项重大低碳技术》,使越来越多的低碳工厂、零碳工厂拔地而起,随着制造业绿色生产持续推进,工业结构“黑粗重”的传统形象渐行渐远,也就是你刚才提到的传统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正在持续优化。我们将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大力支持企业引入新技术、新模式,推动设备更新和工艺升级,不断提高制造业的“含金量”“含绿量”和“含智量”。此外,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新疆划定120片重点找矿区域,居全国首位。我们将全力推进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深入“探矿寻宝”,努力“点石成金”,为保障我国能源资源和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出新疆贡献。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图片已损坏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邮报》记者:

  新疆如何推动青年就业?2023年新疆年轻人就业水平及未来预测就业情况如何?他们更希望在哪些领域就业?谢谢。

  艾尔肯·吐尼亚孜:

  这个问题请我们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陈伟俊同志回答。

图片已损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陈伟俊:

  非常感谢记者的提问。青年人朝气蓬勃、勇于创新,是新疆发展的有生力量,也是希望所在。这些年,我们始终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为他们就业、创业提供支持。2023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在90%以上。今年,新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群体规模在进一步扩大,表面上看是给促进就业工作带来了压力,但我们理解,本质上是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动力,是一件好事情。我们将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开展系列服务活动,支持他们到各行各业各展所长、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一是强化渠道拓展。稳定扩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项目等招聘招募,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城乡基层就业,也支持他们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二是强化岗位推送。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继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将岗位信息、指导培训、创业扶持等服务送到毕业生身边。前段时间,我们举办了2024年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会,当天就有1031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就业岗位2.5万余个,吸引了3.6万人进场求职,线上直播活动参与人数达到330多万人次。

  三是强化能力提升。继续实施青年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提升他们的岗位实践能力;针对青年职业发展需要,积极组织参加技能培训。这里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就是支持他们实现技能就业。

  四是加力困难帮扶。对离校没有就业的毕业生及时跟进实名制服务,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重点帮扶、优先服务,对失业青年及时纳入就业失业管理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就业市场。

  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新疆区域大、就业潜力大,创业成就梦想的希望也大,欢迎广大有志青年积极投身新疆火热实践,书写精彩人生篇章。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图片已损坏

   光明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新疆作为民族地区,请问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谢谢。

   艾尔肯·吐尼亚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前不久,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召开了自治区党委全会,明确提出新疆改革发展稳定所有工作都要牢牢聚焦这条主线,服从服务这条主线。

  我们始终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关注发展的总量和速度,更注重解决好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刚才,向大家介绍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些举措,最重要的就是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日子越过越好,不断凝心聚力。

  我们始终以增进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活生动地融入各族群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来新疆的海内外游客随处都能看到,各族群众一起跳起麦西热甫、扭起秧歌、吼着秦腔、唱着豫剧,真切感受到其乐融融。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好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疆故事,让各族群众心手相连,共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我们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大力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天山南北涌现出一批血浓于水、手足相亲的感人事迹。“拾荒老师”潘玉莲32年如一日,义务托管、辅导2000余名维吾尔族儿童,他们中很多都上了大学,实现了梦想,称潘玉莲老师为“妈妈”。“传奇妈妈”阿尼帕·阿力马洪,收养了4个民族的10个孤儿,她的故事被改编为电影《真爱》,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一看,非常感人。“党徽大叔”阿布都加帕尔·猛德不求回报帮助游客脱困,亮出党徽的事迹感动全网。他帮助游客脱困以后,对方给他钱表示感谢,他因为不会国家通用语言,就把衣服掀开,指着党徽说“我不要”,这个事迹也非常感人。我们将持续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浓厚氛围,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图片已损坏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艾尔肯主席刚才提到,对口援疆给新疆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们知道,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19个省市承担了对口支援新疆任务。请问,自治区如何用好对口援疆扶持政策,不断提高新疆自身的造血功能?谢谢。

  艾尔肯·吐尼亚孜:

  这个问题请我们自治区发改委党组书记王岿然先生回答。

图片已损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副主任王岿然:

  提到对口援疆,全疆上下都有一个共识:对口援疆成效显著,各族群众无限感恩。我们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为新疆量身定制的对口援疆这一国家战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我们感恩19个援疆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对新疆的大力支持,每年投入新疆的真金白银就有170多亿元,有70%投向南疆,助推新疆同全国一道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我们也要感恩万千援疆干部,他们无悔付出、无私奉献,他们与新疆基层干部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常态化地交往交流交融,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援疆赞歌。

  下一步,我们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援疆工作的全过程,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在造血上努力下功夫,夯实凝聚人心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一是夯实造血基础。要紧紧围绕科技、教育、人才这些事关新疆根本性、长远性、基础性的工作,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水平,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新建、改扩建一批高等院校,把我们教育、医疗的组团式援疆范围拓展到文化、科技、产业等领域,同时深化干部人才交流合作,提高新疆自身发展能力。

  二是用好造血优势。新疆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要积极承接援疆省市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推动“八大产业集群”延链强链补链。新疆也有区位优势,我们和援疆省市一道,携起手来向西开放,用好我们的自贸区、核心区和口岸优势,以及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对外开放平台。我们要把旅游业打造成为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支柱产业,让各族老百姓通过旅游促进就业、惠及民生,同时在交往交流中增进了解、增强认同。

  三是发挥造血功效。深化与援疆各省市合作交流,特别是加大能源安全的保障力度,系统谋划我们的“疆电外送”、“疆煤外运”、“西气东输”,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同时,我们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造优质粮油、果蔬、畜产品产业集群,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贡献新疆力量。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图片已损坏

   人民日报记者:

  我了解到,近年来新疆持续推进多项惠民工程,请问进展如何?下一步,我们还将从哪些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谢谢。

   艾尔肯·吐尼亚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民生无小事,件件总关情。这些年来,我们抓住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民生问题,办成了很多急难愁盼的事。

  教育方面,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南疆城乡从幼儿园到高中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全疆平均每102个幼儿就拥有1所幼儿园,每783个小学生就拥有1所小学,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25%,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扎根新疆投身教育事业。现在天山南北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我们将加快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让更多家庭、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就业方面,尽最大努力托起就业这个最大民生。刚才陈伟俊先生围绕就业问题作了详细介绍,我们对就业困难人员一个不落、全面帮扶,一人一策、精准施策。2023年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22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我们始终坚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为主,充分尊重个人意愿,鼓励外出务工就业。我们将采取更多促就业、增收入、暖人心的政策举措,加大服务保障力度,打通堵点难点,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医疗方面,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现在每个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县级医院都能够远程医疗,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我们将围绕健康新疆建设,全力提升医疗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强化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和区域均衡布局,给老百姓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住房方面,我们在全疆累计建成了270万套农村抗震安居房,1100多万名农牧民搬进了新家。大家知道,今年1月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农牧民的住房经受住了这场强震的考验,给老百姓带来的不只是舒适感,更有安全感。我们将持续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努力打造各族群众的幸福家园。

  同时,今年新疆还将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确保承诺一件、办成一件。总之,老百姓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在哪里,切实让各族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发展成果。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图片已损坏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新疆是连接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一个重要通道。这几年我们观察到,新疆对外贸易增长非常快速。请问新疆是如何利用新优势,加大对外高水平开放的?谢谢。

  陈伟俊:

  感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艾尔肯主席刚才在介绍有关情况的时候已经讲到了其中一些重要内容。总的来说,近年来随着国家向西开放和“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新疆已经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已经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2007年,新疆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2022年突破2000亿元。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我们花了15年时间;从2000亿元到3000亿元,我们只用了一年时间。去年进出口总额达3573亿元,今年有望再上新台阶,突破4000亿元。

  现在我们聚焦国家赋予新疆“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自觉把自身区域性开放战略融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加快推进新疆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和力度。我们主要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深化好同周边国家各领域的广泛合作。这两年,我们加大力度,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现在新疆经贸领域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去年以来,自治区党政主要领导,特别是马兴瑞书记、艾尔肯主席亲自带队出访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主要国家,全面落实中哈、中乌、中吉等国家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在新能源、医疗、农产品产业加工等领域达成了许多合作事项,推动中国新疆与各国地方间各领域全方位的务实合作达到了全新水平,可以说是历史以来的最好水平。现在新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常态化合作机制有8项,中哈企业家对接活动、同一些国家相关领域的论坛等都在常态化开展。同时,我们也加强同央企、援疆省市和周边省区的交流合作。所以,“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是依靠大家携手共建、共同推进的。

  二是建设好向西开放大通道。实践证明,通道问题是基础性的、决定性的。目前已经开通双边国际道路运输线路118条,约占全国的1/3。现在霍尔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岸这两条跨境铁路过货能力大幅提升,中哈第三条跨境铁路“阿亚古兹-塔城”已经动工建设,中吉别迭里口岸今年年内将实现通关。通过一系列措施,我们将加快中国-中亚交通走廊建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通关过货能力。

  三是充分发挥好开放平台作用。开放平台也是新疆非常有竞争力的一大比较优势。新疆现有18个国务院批复的正式对外开放口岸,14类56个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产业发展平台,其他地方有的平台、政策,新疆都有。我们要用好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试验区、特色进出口资源加工区等各类开放平台,大力发展进出口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实现外贸的稳规模、优结构、增份额,作出新疆贡献。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艾尔肯·吐尼亚孜:

  我补充一句。今年6月26日,我们将举办中国-新疆亚欧博览会,真诚地欢迎各位朋友们亲临指导。

   邢慧娜: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图片已损坏

  北京青年报记者:

  新疆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最年轻的自贸试验区,之前国务院颁布的总体方案中提到有129项试点任务,请问,现在新疆这些试点任务的具体进展如何?下一步还有什么样的考虑?谢谢。

  孙红梅:

  感谢您的提问。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后,自治区坚持谋定而后动,结合实际制定了自治区的建设实施方案,我们全面启动了129项试点任务,目前已经落地实施15项,今年的目标是要完成总体任务的一半以上。下一步,我们要重点聚焦三个方面:

  一是打造开放型的特色产业体系。积极承接东部出口导向型,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链转移,扩大中亚等周边国家产品准入和进口规模,打造区域性国际初级产品加工配置基地和集散中心,建设特色农副产品、特色医药、炼化与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通用航空等产业集聚区。

  二是构建联通欧亚的综合物流枢纽。建设乌鲁木齐陆港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霍尔果斯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喀什国际贸易物流通道。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实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欧亚国际道路运输中心、乌鲁木齐临空经济区等建设项目,推进公铁联运、铁海联运和陆港空港联动,推动国际联运规则衔接和标准互认,提升跨境大通道的畅通水平。这方面的工作成效已经初显,今年1-4月,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开行中欧(中亚)班列435列、增长13.5%;霍尔果斯公路口岸货运车辆累计出入境达到6.86万辆,增长了2倍以上;乌鲁木齐、喀什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增长了3倍以上。

  三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培育跨境电商,支持设立边境仓、国别产业园;创新外贸监管模式,实行了“公路口岸+属地”直通的一体化通关模式,通关效率提升了1倍以上。加快口岸现代化改造,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加强同中亚等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办好中国-亚欧博览会,刚才艾尔肯主席已经发出了盛情邀请。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深化金融服务开放创新。

  新疆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工作刚刚起步,我们相信,随着各项改革创新措施的不断落地,发展动能会持续释放。我主要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邢慧娜: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大家再见。

图片已损坏

责任编辑:何艳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