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奉献援疆力量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4-07-18 23:54:21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杰文津 拍热扎提·阿不都

  “疆龄”一年啦!

  2023年7月18日,第十一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抵达新疆,加上先期到位的地方援疆干部人才,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共4700余人奋战于天山南北。

  一年来,他们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援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出色地回答了“援疆为什么?援疆做什么?援疆留什么?”的时代之问,为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奉献了独有的援疆力量!

4月8日,江苏省对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挥部在阿图什市第六小学建设项目现场举行2024年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重大项目开工仪式。赵海滨摄

  当好新疆人:懂新疆、为新疆、爱新疆

  “吸着氧气啃着馕,拔掉针头走边疆。”这是交通运输部援疆干部同保的工作常态。

  2023年7月18日,作为第十一批中央和国家机关援疆干部,同保在自治区交通建设管理局任党委委员、副局长,同时兼任高原公路项目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长。

援疆干部同保(左3)在公路隧道施工现场。本人提供

  项目位于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脉,这里海拔高、氧气少、条件苦,沿线翻越的达坂海拔多在5000米以上,其中的阿卡孜达坂号称“连猴子都爬不过去的雪山”,是新疆公路项目建设难度最大、路况最艰险、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之一。

  高原项目点与点之间距离很远,一面忍受着缺氧带来的高反不适,一面每天披星戴月地跑近千公里是常有的事。同保说,最多的一天他在施工便道上跑了1167公里,沿途翻越5000米以上的达坂6座,一天之内越野车轮胎换了两次。2024年初,他因病正在后方输液治疗,接到做好春季高原公路保通工作通知后,立即动身赶往前方指挥部投入工作。饿了就蹲在路边啃馕,累了就在车上打个盹儿,经过连续7天高强度工作,公路保通任务圆满完成。

  “一次援疆路,一生新疆人”——这是援疆干部人才的自我定位。

  他们绝大多数不是新疆人,不少人甚至是第一次来新疆,但是,一踏上新疆这片广袤的大地,他们像热爱自己的故乡一样,热爱这片土地,建设这片土地。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是国家体育总局援疆干部翟伟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作为一个“新”新疆人为建设“第二故乡”所努力的方向。

  一年来,他充分发挥自己多年从事综合协调工作的优势,为新疆争取的全民健身领域资金较上一年度翻了一番,不但在71个县(市、区)建设了县级多功能运动场地,实现了全疆县级多功能运动场地全覆盖,还实施了61个乡镇(街道)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着力补上基层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短板。

  “这一年新疆在国内外竞技场上涌现出一批好样的运动员,他们都成了新疆的亮眼风景,为新疆在全球争光。我希望能通过体育援疆更多惠及大众、成就英才。”翟伟说。

  三年很短,但援疆干部人才此后余生,都会眷恋新疆。虽然有一天要离开,但本领要留下。

  “一年的时间过得很快,我在自己负责的科室带了5名徒弟,我要利用这宝贵的时间,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经验传授给他们。”江苏省南京市援疆医疗专家、伊宁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张晓峰说。一年多来,身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心血管专科联盟组长的他,以师带徒方式,带领科室成员实施了500余台手术,并到周边县市医疗机构带头实施了上百台手术。

  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工作人员表示,江苏援疆把“组团式”医疗援疆作为智力援疆的重要抓手,积极打造“苏医生在行动”医疗援疆工作品牌,在治病救人、临床带教、基层义诊、临床科研、服务群众等方面多维度全方位发力。一位位“苏医生”走到哪里,就把医疗技术和临床经验留到哪里。

  在新疆,人们把敢掏心窝子、敢担当、敢奉献的人称为“儿子娃娃”。这个词里,除了一份对“赤子之心”的褒赞,更有一份将新疆家乡视作母亲的精心呵护与深深眷恋。

  天山升明月,何曾是两乡。10年来,5批次共2.1万名干部人才,9万余名教育、科技、医疗等紧缺急需柔性人才接续援疆,他们把天山南北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视作家乡,用做新疆的“儿子娃娃”自勉,往难处做事、往细处谋事、往深处成事,用不凡业绩谱写了报效祖国、建设边疆的人生乐章。

  做好新疆事:守正创新 步履不歇

  7月13日,一场跨越5000余公里的远程机器人辅助肺部肿瘤根治手术,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与上海市胸科医院合作下成功完成。

7月13日,跨越5000余公里的5G远程肺癌手术在喀什成功实施。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手术由上海市胸科医院罗清泉教授主刀,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市胸科医院援疆干部陈天翔带领的助手团队在喀什配合完成。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国产胸外科机器人手术技术进一步突破空间和地域的局限,有望造福更多偏远地区患者。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重中之重。一年来,援疆干部人才倾心“做好新疆事”,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突破。

  有人在巩留县填补当地7项技术空白,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外转率从10.6%下降至1.3%,并帮助巩留县人民医院获得伊犁州级科研项目立项,实现当地医院科研零的突破。

  有人在克拉玛依主持编制并发布全疆首个智能网联车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全疆首个智能网联车测试与示范管理办法。率先在全疆开放智能网联车测试道路,率先在全疆发放智能网联车道路测试牌照,与周边地州市联合打造新能源汽车测试生态圈。

  有人则投身于哈密的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带领团队在哈密首创研发出多种牛羊用疫苗,填补3项科研空白,申报5项发明专利,制定5个地方标准,为做好民族地区牛羊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还有人成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麦盖提县克孜勒阿瓦提乡沙漠地区试种小麦,将千亩沙漠变成麦田,树立起“治沙返耕”的新典范……

  一年多来,在“办好新疆事”的总要求下,援疆干部人才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聚焦新疆各族群众急难愁盼,在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方面全面发力。比如第十一批江苏援疆干部人才已实施完成对口支援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项目108个,投资5.42亿元。项目涵盖产业引导、干部培训、民族交融、文旅提升等多领域。

  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特别重视文化润疆工作,开展文物保护领域“小组团”式援疆试点,吐鲁番郡王墓壁画数字化保护项目已进入壁画数据采集阶段。此外,“天山芙蓉·八千湘女上天山”历史陈列开展,累计接待团队180批5000多人,成为新疆红色记忆文化地标。

7月10日,在皮山县安徽(三峡)工业园区内的和田丰昌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查看纱线。阿卜杜米吉提·阿卜拉摄

  围绕短期就业不充分问题,打造鞋袜产业园;关注中长期毕业生稳定就业,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聚焦长远高质量发展问题,打造创新创业产业园……安徽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在皮山县形成产业援疆新格局。目前,“三大园区”累计入驻企业75家、产值超5亿元,带动4000余人就业。

  ……

  医疗卫生事关千家万户,直接影响民生获得感、幸福感,既是评价综合援疆效益的重要标尺,更是援疆干部人才施展作为的重要舞台。

  针对新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整体水准尚待提升的现状,越来越多援疆省市通过“组团式”“交互式”医疗援疆提升诊疗技术能力。而诊疗技术持续提升的背后,则是各地援疆指挥部对医疗援疆机制系统建设的重视。一年多来,天津、江苏、湖南、山东等多地援疆指挥部持续在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数“智”化设备应用、高水平人才队伍培训等方面扩大投入。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援疆专家、CCU主任罗晓亮积极推动下,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及泛血管医学诊疗中心专家团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专家,成功完成一例超声及射线引导下的心内膜心肌活检检查,为医院首例。这一高难度检查方式体现了心脏及泛血管医学诊疗中心在心肌病等复杂心脏疾病的精准诊治能力,为相关疾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快!快!快!”为拯救一名心脏骤停的急性心梗患者,浙江省援疆医疗专家、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汪月奔,带领他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从阿克苏市驱车200余公里前往施救转运,最终经过团队近300个小时的轮流守候,患者转危为安。这次成功,成为南疆首次ECMO团队护航长途转运高危心梗患者。

  针灸拔罐推拿、外敷内调……医疗援疆中医同样大放光彩。“‘喜来乐’大夫在吗?”第十一批山东卫生援疆队专家张洪真凭借高超医术、真挚的情感,在山东援疆工作指挥部大力支持下,将英吉沙县乔勒潘乡卫生院建成实惠管用、广受群众欢迎、声誉远播的中医诊疗“中心”。他本人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神医喜来乐”。

  结好新疆缘:拓展朋友圈 遍开友谊花

  “我进疆工作的第一个拥抱,来自我的再娜普妈妈。”

  在阿克陶县有这样一对母女:女儿李红米,江西医疗援疆队专家,江西省肿瘤医院副主任护师,阿克陶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妈妈再娜普·尤努斯,阿克陶县布伦口乡一名96岁的柯尔克孜族老人。

5月20日,在阿克陶县中心敬老院食堂里,李红米(左)为再娜普·尤努斯庆祝生日。本人供图

  去年,入疆不久的李红米与江西省医疗援疆队的同事们来到阿克陶县中心敬老院开展义诊,量血压、测血糖、检查口腔、眼睛、骨骼……检查中,李红米温柔的语气、贴心的举动,让一生无儿无女的老人心里一下子涌起暖暖的感觉,她找到院长替她转告,等李红米工作结束想抱一抱她。 

  这对母女一抱结缘。

  一起包粽子、喝自制的奶茶;送零食、送鞋子、送手机;给妈妈过生日、共跳麦西热甫……这一抱,两颗原本相隔万里的心紧紧融在了一起,这个世界上多了一对亲人。

  缘分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它牵起那些在命运里本没有机会交互的飞鸿雪泥,让原本陌生而遥远的心灵变得亲密而温暖,又让他们在交往交流中紧密交融,变成滋养幸福的沃土。

城市微更新项目,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园廊一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杰文津摄

  邀请社区居民共同创意手绘,把社区里斑驳墙面化身“潮”壁画;带领孩子们在路面的井盖上画上充满童趣的七彩图画,让街面变画廊;搭建能让居民们一起扎风筝、练书法、捏面人的街区文化角;定期举办变废为宝、各换所需的“跳蚤市场”……这些正在乌鲁木齐城市空间中发生的微更新,正是同济大学援疆干部,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副局长刘悦来和他倡议成立的社区青年规划师团队创意推动的。

  “留下这些装置,开办这些活动,不仅是为居民们美化治理空间环境,提供更富现代文明气息的活动场所与服务,更应当成为各族群众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开启文明交融的窗口,更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刘悦来说,留在街头巷尾的印迹和与本地青年们共同经营的事业,必将是联结援疆干部人才与新疆最深厚坚实的缘分。

7月18日,为期十天的2024年“石榴籽一家亲”暨天津和田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在和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院开营。图为和田女排运动员与来自天津的王茜教练合影。宋俞霖摄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援疆干部人才念兹在兹成为新疆联结海内外的缘分纽带:

  北京至和田援疆直达航线开通,有效推动两地交往交流交融,越来越多的和田孩子圆了在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的梦想;安徽实施“石榴花·巾帼援疆行动”和“红领巾心向党 石榴籽一家亲”等系列活动,分批次组织受援地“最美家庭”、优秀学生代表、少先队员等赴皖开展研学交流;天津市对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挥部突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年来,实施“百行百业交流行动”,动员天津的学校、医院、企业、商协会与受援地22个乡镇结对子,创新开展“红领巾手拉手·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让和田地区各族学生与天津青少年手拉手;湖南援疆指挥部组织吐鲁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代表考察交流团赴京赴湘开展“石榴花开籽相连·同心共谱湘吐情”考察交流,“最美家庭”代表赴湘交流学习……他们将新疆朋友圈拓展到天涯海角,让新疆的友谊种子开出遍野春花。

  一年年花开花落,冬去春来草木又蓬勃。

  一页页历史翻过,前浪远去后浪更磅礴。

  援疆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97年2月,8省市和中央及国家有关部委率先向新疆派出援疆干部,拉开大规模对口援疆工作序幕;2010年3月,国家启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援疆省市增加到19个,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也选派干部人才参与其中……不同时代,同样使命。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指出,“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牢记嘱托,不负使命!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一年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做好新疆人、办好新疆事、结好新疆缘”的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余若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