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微访谈丨新疆粮食增产潜力“挖呀挖”

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2025-01-18 23:47:38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

  继2023年新疆粮食产量首次迈上2000万吨大关,总产增量、播种面积增量全国排名第一之后,2024年新疆主要粮食作物又问鼎全国大面积单产纪录,实现“大满贯”。

  粮食是永恒的话题,吃饭是永恒的真理。新疆粮食增产的空间还有多大?粮食增产潜力该如何继续深挖?1月18日,记者专访了一直关注粮食生产课题研究的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农业大学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布娲鹣·阿布拉。

  “我长期在农业类院校工作,深知‘粮食生产是农业的根本’的重大意义,从2003年当选为自治区政协委员之后,我在下基层调研中格外关注新疆粮食生产的问题。”布娲鹣·阿布拉说。2009年的自治区两会上,她提交的提案《新疆要作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后备基地》被评为优秀提案。

1月18日,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式结束后,布娲鹣·阿布拉在会场留影。受访者本人供图

  接连20多年担任政协委员,布娲鹣·阿布拉目睹了新疆粮食生产步步高的喜人成就,见证了新疆粮食生产由“区内平衡、略有结余”向“区内结余、供给国家”的转变,以及新疆在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中高标准农田建设、选种育种、农业机械化应用等方面取得的历史性突破。

  布娲鹣·阿布拉认为,新疆土地辽阔,但受缺水限制,土地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近年来,新疆在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水资源开发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治理等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粮田在增加,良田在扩大,甚至一些高盐碱地成了耐盐碱水稻的沃土。这充分说明,“藏粮于地”大有文章可做,今后还可以从“地”里源源不断地挖出潜力。

  在一次次赴南北疆的产粮大县调研中,布娲鹣·阿布拉发现高产田和中低产田的粮食单产仍存在不小差距。她建议,要缩小不同区域地块之间、同一区域地块之间的粮食产量差距,在全力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的同时,应结合本地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实际,哪些耕地适宜种小麦,哪些耕地适宜种玉米,哪些耕地适宜种水稻,哪些耕地适宜种大豆,应科学选择作物的种类进行种植,让土地种粮效益最大化。

1月18日下午,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小组审议间隙,布娲鹣·阿布拉与来自基层的政协委员一同学习,谈论乡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受访者本人供图。

  “粮食稳步增产是农业各种技术进步的结果,我们在向土地要效益的同时,还要向现代化农业技术要效益。”布娲鹣·阿布拉说,各地应大力挖掘收集粮食种质资源,组建不同农作物专业技术团队,挑选更适合本地种植条件的品种种植。在聚焦全要素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过程中,要完善粮食生产体系各环节的人才和技术保障。政府、科研院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收购企业通力合作,粮食增产挖潜中的困难问题将一个个迎刃而解。

  布娲鹣·阿布拉认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激发粮食生产内生动力,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关键环节。这两年通过在田间地头、粮企车间、边境口岸调研,她发现持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重要的因素,包括种粮补贴政策需不断完善,粮食生产产业化程度需不断提升。农民乐于多种粮、种好粮,农业新质生产力才能更有效地释放,粮食安全的根基才能筑得更牢,新疆迈向我国粮食主产区将更加蹄疾步稳。

责任编辑:赵玉伟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相关阅读

评论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