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征程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系统推进文化润疆,是推动新疆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举措。
●张湘宾/文
近期出版发行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系统全面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主题鲜明、内涵丰富、体系完备、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真理穿透力和实践引领力,为在新征程上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进文化润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纲领性指南。自治区党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把握正确方向,落实重点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文化润疆,推动文化润疆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事关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重要工作,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疆的伟大实践。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聚焦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加快新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努力建设文化强区,为建成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独特哲学智慧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化精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文化滋养。
铭记历史弘扬民族精神,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创造了大量优秀文化成果,共同熔铸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兼容并蓄、择善而从,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同现实文化相融通。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藏的深度挖掘,不仅能让内蕴其中的家国情怀得以重现,也赋予多元一体、各美其美的时代新韵,为文化润泽人心提供重要支撑,从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案例,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历史文化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发挥中华文化凝聚人心、增强社会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案例中蕴含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这些元素可以加强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能够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深化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记忆,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润疆实践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要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凸显了红色资源在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展现了我们党的精神追求,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革命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弘扬革命文化培根铸魂。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革命文化,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革命文化中的新疆红色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伟大历程,蕴含着革命先辈高尚的精神品格。从陈潭秋到毛泽民、林基路,从新疆各族群众援助抗日到拥有“抗大第二”红色基因的新疆大学,革命文化文脉绵长。红色故事是文化润疆的宝贵资源,也是文化创作的不竭源泉。推动新疆文化建设,要让红色血脉始终赓续、代代相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能。
运用红色资源文化润疆。新疆红色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革命精神,是开展文化润疆的重要资源。开展文化润疆,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大力传承红色基因,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让文化润疆更精准、更具体、更生动,让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把革命文化发扬光大。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石,引领文化的发展方向,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精神内核,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今我国大量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中彰显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核。民族团结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各民族在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分享和传播这些故事,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阿尼帕·阿力马洪秉持“没有民族之分,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理念,收养多名孤儿,彰显大爱无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要以讲好讲深民族团结故事为切入点,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提供精神文化指引。
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用中国精神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让文化认同更入心、更持久、更有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牢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新时代各民族中涌现出的创造者、建设者、奋斗者和大量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正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设立“天山文学奖”,激励和引领新疆题材文学创作不断提升,正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生动实践。在文化润疆的广泛实践中,像脱口而出“我是中华民族”的小男孩、亮出党员徽章“我是党员,不收钱”的牧民大叔、祖孙三代守边戍边70余年的“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等,都是饱含中国精神的生动事例。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润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下功夫,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新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系新疆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刘豪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